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9日電)心肌梗塞是「不能等的病」,一旦發生,每一分秒的猶豫,都可能讓心跳漸漸遠去。但是一線醫師觀察,病情發生時,常是「醫護比家屬還急」,因此撰書期盼縮短理解的距離。
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心肌梗塞的危險,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蔡瑞鵬與資深主治醫師顏志軒聯合撰寫「你的心,分秒必爭:心臟科醫師教你的事」,以醫者視角呈現搶救現場的抉擇與壓力,提供實用的判讀知識與臨床思維,期待縮短醫病間理解的距離,今天舉辦新書發表記者會。
蔡瑞鵬在會中分享,急性心肌梗塞是不能等的病,就像「產婦突然破水」,來得又急又快,且每一分秒過去,心臟的肌肉就慢慢壞死,等不及檢查,也無法觀望,這種危急程度往往是「醫護人員比家屬還急」。自己在醫療現場常看到,家屬不能理解醫護人員在急甚麼,醫護卻深怕在家屬連絡與考慮的時候,遺憾就隨之而來。
蔡瑞鵬說,寫這本書就是想縮短認知差距,告訴民眾「有一種病,真的很急,急到必須立刻做處置,才有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也讓民眾知道,醫護雖然很急,但是絕對不是隨便處理。
顏志軒表示,心臟疾病發生時,無法「慢工出細活」,一切都要講求「快狠準」。有名患糖尿病的65歲女性,曾忍痛忍了整整3天,直到已經開始喘,才在家人陪伴下就醫。到醫院時,她不僅血糖極高,心電圖也明顯異常,即使緊急貫通血管,仍因心肌梗塞時間過長、心肌明顯壞死,發生「心室中膈缺損」,幸經手術復原。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在發表會致詞表示,心臟疾病已連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列,其中急性冠心症(心肌梗塞)更是來勢洶洶,致死率極高,相當需要重視。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說,在搶救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心電圖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如何快速、準確判斷,是搶救生命的重要關鍵,也是急診醫師與心臟科團隊的專業展現。
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顏鴻順表示,此書由兩名資深心臟內科醫師,透過100個案例說明心肌梗塞危急時刻的判斷與治療經驗,對於臨床工作者,更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教材。(編輯:管中維)1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