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睡不好竟是「第二大腦」作怪 醫曝4方法改善

發布時間:2025/08/29 15:35:49
更新時間:2025/08/29 15:35:49
FaceBookCopyLine
睡不好竟是「第二大腦」作怪 醫曝4方法改善

圖、文/周刊王

許多人有失眠或睡不好的問題,一般都以為是壓力太大或咖啡喝太多,不過研究發現是「第二大腦」在作怪,不僅影響情緒、免疫功能,還會影響睡眠品質。

黃郁純醫師在臉書專頁指出,根據《普通精神病學/BMJ》雜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們慢性失眠的關鍵可能,至少有部分在於腸道深處,過去認為睡眠主要受大腦控制,但近幾年的研究改變了,腸道並不是被動的「消化器官」,而是另一個「第二大腦」。

據了解,腸道擁有獨立的神經系統,也就是腸道神經系統,與大腦有著密切聯繫,腸道內的上億個神經元和眾多神經傳導物質與腦部之間透過「腸–腦軸」進行密切交流,並且影響情緒、免疫功能,甚至睡眠品質。腸道中龐大的微生物菌落,除了決定吸收什麼營養,還能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例如血清素與褪黑激素,這兩者恰恰是睡眠調節的關鍵分子。

黃郁純醫師說明,失眠與腸道中某些類型的細菌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在2024《營養素/ Nutrients 》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提到,腸道與大腦之間的交流,並不是單靠神經信號,還包括免疫反應與代謝物的傳遞。腸道菌群會分泌短鏈脂肪酸、色胺酸代謝產物、GABA等物質,進入血液循環,影響腦部神經元的興奮性,進而調整睡眠結構。

當長期睡眠不足,人體腸道通透性上升,增加腸道發炎物質進入血液,引發免疫與代謝紊亂,在2023年的研究中分析了數萬名參與者的基因與腸道菌群數據,結果發現42種菌屬可能直接影響睡眠特質(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持續時間、日間嗜睡程度),同樣地,睡眠習慣與品質也會影響39種菌屬的豐富程度,代表腸道和睡眠的關係是雙向的。

黃郁純醫師建議,可以靠4個方法來改善腸道:

●多攝取發酵食品:味噌、優格、泡菜等能補充活性益生菌,增強腸道多樣性。

●增加膳食纖維:特別是可溶性纖維(燕麥、洋蔥、蘋果),能促進SCFA生成。

●規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與起床時間,讓腸道與大腦的生理時鐘同步。

●減少加工食品與夜宵:避免夜間攝取高糖高脂食物,以免擾亂腸道代謝節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