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黃笙報導
台北信義區「寶林茶室」遠東百貨A13店,日前爆發嚴重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至今已累積2起死亡、18人身體不適,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28)晚記者會證實,經初步解剖確實有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的存在,但是否為致命關鍵仍有待進一步確認。食藥署指出,米酵菌酸易於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尤其是椰子和玉米,包括印尼、莫三比克、中國都曾出現相關案例。

食藥署長表示,米酵菌酸為罕見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米酵菌酸會迅增殖,且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1895年印尼有民眾食用「Tempe Bongkrek」,其為發酵椰子漿製成的傳統食品,最終導致死亡;2015年的莫三比克,有民眾飲用以發酵玉米粉為原料的栗酒中毒;2020年中國黑龍江省雞西市,有民眾聚餐端出玉米水磨發酵的粗麵條「酸湯子」,造成9名赴宴親友死亡。

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症狀為全身無力、頭量、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還可能併發血便、少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譫妄、休克、昏迷,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1至20小時死亡,國外報告的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另外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也指出,台灣曾在腐敗的杏鮑菇、具鳳梨果腐病的鳳梨中鑑識出米酵菌酸。

延伸閱讀

蘇丹紅燒不停怕中獎?營養師急提醒「1產品」潛藏暗處:風險待評估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產品出包!台大教授潘子明曝「自我檢視4步驟」:趁機多瞭解

用個餐而已!台大高材生「寶林茶室」中毒奪命 金融圈惋惜:百年難得行銷鬼才

半熟蛋愛好者注意!烹煮前若少「1步驟」:恐引發致命危機

蝦蝦愛好者必看!營養師曝「3部位」盡量別吃 小心重金屬與排泄物

小心越吃越胖!9類豆製品隱藏脂肪大公開 登頂熱量冠軍竟是「這1物」

珍珠非最大元兇!營養師揭「手搖飲配料熱量排行榜」 它才是頭號通緝犯

米飯怎麼煮才Q彈?名廚曝「洗泡加燜鬆」5步驟 倒入「這2物」是關鍵

何時改名了?小吃攤招牌「四神湯→四O湯」 網一查狂讚:老闆有學問

明明綠到出汁!「白葡萄」顏色身世之謎超困惑 內行人曝命名背後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