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生育首胎年齡平均逾31歲! 高齡懷孕母嬰風險同步上升

發布時間:2025/11/22 01:30:00
更新時間:2025/11/22 01:30:00
FaceBookCopyLine
生育首胎年齡平均逾31歲! 高齡懷孕母嬰風險同步上升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根據統計,我國35歲以上產婦占全體產婦3成以上。國民健康署指出,女性在35歲以後、男性40歲以後,懷孕與胎兒健康風險皆顯著上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妊娠併發症等。即便透過凍卵等科技手段,亦無法避免高齡懷孕帶來的身體風險。因此,呼籲國人把握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生育計畫,若有試管嬰兒療程的需求,亦可善用最新「人工生殖補助3.0」方案,減輕生育負擔。

全國女性首胎生育平均年齡為31.65歲 35歲以上占3成


根據內政部113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65歲,與20年前的27.39歲相比,增加了4.26歲。而所有出生嬰兒中,超過3成的母親年齡在35歲以上。隨著現代社會型態改變,國人普遍延後婚育,晚育情形漸成常態,然而,適齡生育仍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重要關鍵。


父母年齡與胎兒健康密切相關,隨著年齡增加,女性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逐漸下降,可能導致受孕困難或胚胎染色體異常。根據臨床統計,35歲以上孕婦出現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低出生體重的風險明顯提高,同時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及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機率也隨之上升。


掌握黃金生育年齡保障母嬰健康 女性25~35歲、男性40歲


在男性方面,40歲以後精子品質下降、染色體異常率增加,可能影響受孕,45歲以上父親則增加配偶妊娠糖尿病及子代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把握黃金生育年齡──女性25~35歲、男性40歲前,及早規劃生育,以保障母嬰健康。


此外,計畫生育2胎或是多胎的家長,除了需考量家庭狀況及時間精力分配等,也應提早進行準備。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生育第2胎的婦女中,35歲以上者占37%,與10年前相比,增加了10%,這與晚婚遲育現象密切相關。適齡生育不僅有助於孕期及生產過程中保障母嬰健康,也讓媽媽產後能更快恢復體力。


凍卵並非萬全之策 適齡生育仍是母嬰健康關鍵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近年來部分女性為保留年輕且品質較佳的卵子,選擇進行凍卵。然而,過程中除了需多次注射排卵藥物並支付可觀費用外,還可能面臨「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風險。症狀包括卵巢腫大、噁心、腹瀉,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腹水、血栓或腎功能受損。


此外,即便未來解凍卵子順利受精並成功植入胚胎,由於身體老化,高齡懷孕仍會降低活產率,並增加孕期健康風險。根據國內外統計資料,凍卵可能導致生育決策延後,為降低母嬰健康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國人,適齡生育仍是母嬰健康的關鍵,即使選擇凍卵,也應及早規劃生育時機。


隨著晚婚與遲育趨勢愈加普遍,不孕人口也隨之增加。美國生殖醫學會指出,30歲的健康女性在每個排卵週期中自然受孕的成功率約為20%,一旦到了40歲,成功率便會降至5%以下。即便有人工生殖技術協助,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而下降。依據國民健康署針對112年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治療人次所進行的統計顯示,年齡36歲受術妻的懷孕率及活產率分別為29.9%及23.4%;隨著年齡增加,數據顯著下降,到了44歲分別僅剩9.3%及5.6%。此項統計顯示,年齡愈輕,愈有助於提高生育成功率。


規律性生活且無避孕1年未懷孕 應尋求醫療評估


年齡是左右生育力的重要關鍵,男女的生育能力皆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國民健康署提醒,夫妻若在沒有避孕且有規律性生活的情況下,經過1年仍未懷孕,就應儘早一起尋求專業的醫療診斷與評估。若經醫師評估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需求,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即可至全台104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自114年11月1日起,補助方案再加碼,鼓勵適齡生育,越早生,補越多!更多資訊請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補助專區】查詢,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由專人提供即時服務。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重聽出現年輕化趨勢! 醫示警聽力受損恐與失智症相關
▸婦科手術微創時代! 達文西健保擴大給付7項婦科手術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