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
不少人以為自己每天喝的水量很足夠了,但營養師提醒,真實情況往往「以為喝很多,實際卻不到一半」。營養師羅晞蕾指出,人體超過6成都是水分,缺水不只會口渴,甚至會影響情緒、專注力,讓人煩躁、疲倦,連暴食都有可能與缺水有關。她分享,最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就在廁所裡,看看尿液顏色就知道自己是否喝對量。如果呈現淡淡的稻草黃,就是最佳狀態;但若變成深黃色、甚至帶點異味,就代表該補水了。

羅晞蕾在臉書專頁「晞蕾營養師的耕耘時光《桸耒營養日記》」指出,喝水不只是避免口渴,它還負責代謝、血液循環與調節體溫,對身體影響遠比想像中大。一旦水分攝取不足,身體會釋出一連串小警訊,包括頭痛、疲倦、專注力下降,皮膚、嘴唇乾裂、嘴破,腸胃蠕動變慢、便秘等狀況。更常見的是,缺水會讓大腦誤判,以為「肚子餓了」,因此很多人會在下午突然暴食,結果越吃越累,其實只是身體在提醒你喝水。

至於一天究竟該喝多少水?羅晞蕾給出簡單公式:「體重(公斤)× 30~35 毫升」。以 60 公斤成人為例,每天需要攝取約 1800 至 2100 毫升水分。她提醒,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為嘴巴乾就表示已經輕微脫水了。咖啡、茶、湯雖然能算進部分水分,但仍不能取代白開水;若真的喝不下白開水,可以加幾片檸檬、薄荷葉,或把一天的水量分散成小口慢慢喝。她強調,看似普通的水,其實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營養素,想讓身體代謝順、腸胃不卡、皮膚水亮亮,「先喝對水」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