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
有看過電視劇裡,中年人一情緒激動就突然摀住胸口倒地的情節嗎?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提醒,那並不是誇張演出,現實中真的會發生!他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指出,傷心、生氣、壓力大等情緒刺激,的確能引發心絞痛,甚至奪命。根據臨床觀察,心臟缺氧患者因情緒引起的心絞痛,發作頻率甚至高於運動引發的情況,一旦心臟持續疼痛,死亡風險也會明顯上升。

劉中平指出,雖然醫學進步,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心絞痛患者服藥後症狀沒有改善,另有三分之一在接受心導管手術後仍持續心痛。這顯示「情緒性心絞痛」是常被忽略卻關鍵的問題。影像掃描發現,大腦的額下葉在情緒刺激或壓力狀態下會異常活化,進而引發一連串神經反應,如冠狀動脈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痛覺提高與微循環障礙,讓心臟更容易出現缺氧性疼痛。這類患者往往在「心碎」、「情緒低落」後出現明顯胸悶,若未及時就醫,恐釀嚴重後果。

他提醒,面對長期心臟疾病的患者,「放輕鬆」不只是口號,而是醫學上的必要治療。壓力過大不僅讓病情惡化,還可能引起致命的心律不整。劉中平建議,應適度調整工作型態、減少壓力來源,必要時尋求家人與醫療團隊協助。他強調「這種心痛真的不是矯情,而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心臟病患者若經常在情緒起伏後感到胸口疼痛,千萬別輕忽,以免讓「傷心」成為真正的致命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