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亞太心血管專家學者齊聚APSAVD大會 聚焦高血脂治療新趨勢

發布時間:2025/09/25 09:44:56
更新時間:2025/09/25 10:13:19
FaceBookCopyLine
亞太心血管專家學者齊聚APSAVD大會 聚焦高血脂治療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心血管疾病持續高居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5.6萬名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且數字逐年上升。為促進國際專業交流並推動臨床治療新知,2025年亞太動脈硬化與血管疾病學會(APSAVD)大會上週於台北盛大舉行,吸引台灣及國際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並聚焦於高血脂治療的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心血管疾病持續高居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5.6萬名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且數字逐年上升。為促進國際專業交流並推動臨床治療新知,2025年亞太動脈硬化與血管疾病學會(APSAVD)大會上週於台北盛大舉行,吸引台灣及國際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並聚焦於高血脂治療的新趨勢。



ASCVD非常高風險病人應積極控制血脂



高血脂症是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與周邊動脈疾病等,是導致心血管病患死亡的主因。根據最新歐洲心臟學會(ESC)指引,曾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或周邊動脈阻塞等「非常高風險」病患,應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控制在55mg/dL以下,甚至更低。APSAVD大會主席、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科部特聘教授劉秉彥醫師指出,ASCVD非常高風險病患應採取積極藥物治療策略,根據2025ESC/EAS指引,當病患的壞膽固醇(LDL-C)未能控制達標時,應考慮加入非他汀類(non-statin)降血脂藥物治療,非他汀類藥物包括Ezetimibe、PCSK9抑制劑(單株抗體或siRNA)、ATP-citrate lyase抑制劑等。



依風險分級選擇藥物 提升治療效益



健保署配合國家健康政策「三高防治 888 計畫」,並接軌國際血脂臨床治療指引及「2025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自今年9月1日起已放寬PCSK9抑制劑的給付條件。劉秉彥教授表示,目前PCSK9抑制劑的健保給付對象主要是發生急性冠心症或腦中風等急性症狀後一到兩年內的治療,然而對於慢性且「高風險」甚至「極高風險」病患之血脂治療,以目前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選項上恐無法達到理想的膽固醇控制目標。



這類病患的治療選項中,國際血脂臨床治療指引提到的ATP-citrate lyase抑制劑──Bempedoic acid(貝派地酸)近年受到關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發表研究,顯示在臨床試驗中,貝派地酸可降低壞膽固醇,並觀察到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有下降趨勢。雖然目前尚未納入台灣健保給付,但因其作用機轉不同於他汀類藥物,研究觀察中顯示肌肉相關副作用較少,對於他汀類藥物不耐受或需要進一步降脂的病患,國際上被視為潛在治療選項之一。



台灣站上國際舞台 推動血脂治療新世代



健保署與成大醫院共同發表的「2025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在此次大會中獲得眾多國際專家的討論及認同,認為方法相當簡潔扼要,更有助於血脂的整體控制。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此次成功舉辦APSAVD大會,不僅提供最新研究與臨床實務的交流平台,更展現台灣在國際心血管醫學領域的重要地位。隨著臨床治療工具與政策持續進步,期望能有效降低血脂異常所帶來的心血管風險,守護更多病患的健康。




【延伸閱讀】

低密度膽固醇為什麼危險?認識壞膽固醇的健康危害和預防3關鍵

心血管疾病居十大死因前四 高血脂成無聲殺手!新型藥物擴增治療選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