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
不少人每天都在吃保健食品,但到底吃得對不對,其實很多人都搞錯了。營養師提醒,保健食品看似名字差不多,用錯可是不只沒效果,還可能越補越傷身。像是日常最常聽到的「魚油」和「魚肝油」,不少人搞不清楚兩者差在哪。專家強調,這兩樣來源、成分和功效完全不同,選錯不但白花錢,還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營養師黃品瑄在臉書粉專發影片指出,魚油是從深海魚的脂肪或魚肉萃取,含有 Omega-3 脂肪酸,主要成分是 EPA 和 DHA,對心血管保護、降低三酸甘油脂、抗發炎效果明顯。至於常被搞混的魚肝油,則是從魚的肝臟取得,重點營養是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D,這類維生素與視力、免疫力、骨骼健康有關,如果你是長時間盯著螢幕的 3C 使用族、日曬不足、或想預防骨質疏鬆的人,她建議可選擇魚肝油來補充所需營養。此外,營養師李婉萍提醒,魚油雖然好,但吃太多可能會影響血液凝結,增加出血風險,尤其每日超過3克的人,建議務必定期監測。而魚肝油則含有脂溶性的維生素A與D,身體不容易排掉,若長期或過量補充,容易在體內累積,甚至可能造成中毒,因此用量一定要特別注意。

事實上,想顧眼睛不是只靠補充保健食品就好。國健署曾提出「護眼6招」,包括每天 2~3 小時的戶外活動、2 歲以下避免看螢幕、看書保持 35~45 公分距離、光線要夠、天天五蔬果、以及每年定期檢查視力。而至於 Omega-3 的攝取,美國心臟協會則提出建議:一般民眾可透過鮭魚、鯖魚、沙丁魚等魚類補充;高風險族群每日約 1g EPA+DHA;想降低三酸甘油脂者則需 2~4g。若希望從植物性來源補充,也可吃核桃、亞麻籽、奇亞籽等,但因為身體將 ALA 轉化為 DHA、EPA 的效率有限,仍建議從魚類或魚油補充劑獲得會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