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喘、咳、腳腫不只累!可能是心臟衰竭 醫教:從日常做好自我照護

發布時間:2025/11/06 11:38:19
更新時間:2025/11/06 11:53:55
FaceBookCopyLine
喘、咳、腳腫不只累!可能是心臟衰竭 醫教:從日常做好自我照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導致器官組織缺氧、體液滯留,進而引發一連串全身器官衰竭的症狀與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導致器官組織缺氧、體液滯留,進而引發一連串全身器官衰竭的症狀與併發症。



心臟衰竭分為兩類型!醫:這族群更容易被忽略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說明,目前根據左心室射血分率(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不同,臨床上可將心臟衰竭分為兩大類: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和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兩者在病因、治療與預後上略有差異,但都對病人的生活品質皆有明顯影響。



1.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下型



左心室射血分率低於40%,而正常成年人的左心室射血分率應大於60%。簡單來說,就是心臟收縮力變差,無法把足夠的血液打出心臟,這類病人常見於心肌梗塞、嚴重狹心症、心肌病變、心肌炎等患者。



2. 左心室射血分率輕微低下或保留型



左心室射血分率大於或等於40%,但心臟已出現心室增厚、心房擴大或是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無法有效在心臟下一次收縮前將心室「充滿血液」,目前認為大多來自於心肌異常的纖維化。此類型心臟衰竭患者常伴隨其他慢性疾病,常見於年長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慢性腎臟病或女性患者。近年來顯示,正常左心室射出分率心衰竭的盛行率逐漸上升,其全因死亡率並未較低,因此同樣需要積極治療與照護。



心臟衰竭常見4大症狀 下肢水腫、咳嗽都要注意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心臟衰竭,症狀主要包括:



1、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尤其在活動後或平躺時明顯。



2、下肢水腫:腳踝、小腿腫脹,有時合併體重快速增加。



3、疲倦無力:因為器官缺血導致活動耐受力下降。



4、咳嗽、咳痰:尤其是夜間或清晨加劇,嚴重時可能有泡沫痰。



心臟衰竭怎麼診斷?醫揭6大檢查重點



1、詳細病史與身體檢查。



2、胸部X光:可檢查心臟大小與肺部積水、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3、心電圖:排除心律不整與心肌缺氧。



4、心臟超音波:最重要的工具,可評估左心室射血分率、舒張功能、瓣膜狀態等。



5、血液檢查:NT-proBNP(N端前腦利鈉肽)是反映心臟負荷的指標,對於診斷與追蹤心臟衰竭病情有幫助。



6、心導管檢查:懷疑冠狀動脈心臟病時可考慮施行。



生活管理同樣重要!醫提醒這6點務必遵守



心臟衰竭的治療首要目標是改善症狀,其次是減少心衰惡化住院率和減少心血管死亡;治療方式會根據射血分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黃晨祐醫師也提醒,心臟衰竭是一種可控制、可穩定的慢性疾病。透過早期診斷、個別化的治療與良好的生活習慣,多數患者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延緩疾病惡化:



1、限制鹽分攝取:建議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 2-3 克(約等於食鹽 5 克)。



2、控制水分攝取:若有水腫或低鈉血症者,每日飲水量須由醫師評估調整。



3、定期量體重:每日固定時間量體重,如體重增加>2 公斤 / 3天,應儘速就醫。



4、維持規律運動:適當的心肺復健運動可提升體能與生活品質。



5、戒菸戒酒:尼古丁與酒精皆會加重心臟負擔。



6、定期回診與用藥依從性:規律服藥並遵守醫囑,是穩定病情的關鍵。


【延伸閱讀】

心臟瓣膜出問題喘不停? 醫警告:當心心臟衰竭惡化

心臟支架是救命利器但仍可能再堵塞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根本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