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流感進入流行期!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同步開打 對象、時程一次看

發布時間:2025/09/25 12:30:27
更新時間:2025/09/25 12:43:19
FaceBookCopyLine
流感進入流行期!公費流感+新冠疫苗同步開打 對象、時程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我國於第38週(9/14-9/20)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15,930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3.1%,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5%,超過流行閾值,進入流感流行期。而新冠門急診就診計2,18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6.5%,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疫情雖處低點波動,惟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除東南亞、非洲以外,各區署皆呈上升趨勢;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近期疫情處高點。目前全球流行變異株以XFG占比最高,其次為NB.1.8.1。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我國於第38週(9/14-9/20)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15,930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3.1%,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5%,超過流行閾值,進入流感流行期。而新冠門急診就診計2,184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6.5%,國內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疫情雖處低點波動,惟全球近期新冠病毒陽性率呈上升趨勢,除東南亞、非洲以外,各區署皆呈上升趨勢;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近期疫情處高點。目前全球流行變異株以XFG占比最高,其次為NB.1.8.1。



疾管署公布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 10/1起分2階段施打



疾管署表示,預防流感及新冠併發重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即將於10月1日分2階段開打,疫苗接種期程與對象與去年相同;第1階段自10月1日起,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對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具潛在疾病者(含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三年級學生、幼兒園及居家托育人員、禽畜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第2階段則自11月1日開打,接種對象新增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提醒符合今年度接種資格的民眾屆時踴躍前往接種,俾於流感疫情高峰期來臨前獲得足夠保護力。



新冠疫苗10/1同步開打 公費接種對象調整為10類



疾管署補充說明,因應國際新冠疫苗接種建議調整以風險族群為導向策略,依今年6月12日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自今年10月1日起新冠疫苗公費對象由出生滿6個月以上民眾調整為10類對象,並提供新冠Moderna LP.8.1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步分2階段開打,除50-64歲無高風險成人於11月1日開打外,其餘9類對象均自10月1日起開打。



疾管署澄清錯誤報導 ACIP沒有否定成人接種新冠疫苗



而部分媒體報導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不再建議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此與美國官方發布之新聞稿內容有所出入,為避免造成民眾誤解,疾管署特別澄清,美國CDC所屬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於今(2025)年9月19日最新公布2025-2026年新冠疫苗接種建議,對於成人高風險對象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僅是新增共同臨床決策,即民眾與醫護人員討論依風險評估決策接種,而非不建議接種。而美國 ACIP 雖建議增加「共同決策」,美國多州政府與相關醫學會(包含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美國傳染病學會及美國家庭醫學會)仍維持積極立場,建議幼童、孕婦及成人高風險對象等接種新冠疫苗,是防範重症與死亡的重要措施。



防治流感與新冠重症 疫苗+衛生習慣雙管齊下



疾管署提醒,除了接種疫苗,保持衛生好習慣,把握高風險對象即時診斷用藥亦為防治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及避免感染併發重症的關鍵。請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等機構加強注意防範,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及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亦請民眾務必做好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宜戴口罩及早就醫、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儘速就醫,並由醫師評估是否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以把握用藥時機,降低併發重症風險。


【延伸閱讀】

公費三價流感疫苗10月開打!疾管署:有效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感冒、流感、新冠輪流來!專家籲:分級快篩+穩定藥物給付守住防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