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菱傳媒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完成銳鳶Ⅱ型無人機多用途構型正式在「2025年臺北國際航太科技暨國防工業展」中亮相。中科院表示,這款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術無人航空系統,專為海洋情監偵與多元作戰需求而生,展現台灣在無人科技與國防自主化領域重要突破。
國防展中所展示的銳鳶Ⅱ型無人機(多功掛載構型),其機翼下方可加掛「聲納浮標莢艙」,展示支援水下反潛作戰功能,亦可搭載「多聯裝攻擊型無人機發射筒」,可發射勁蜂一型攻擊無人機,具備偵打一體能力。
事實上,我國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500公里,海洋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每日面對中國對台的走私、偷渡、非法捕魚、海上災害與中共對台澎金馬的「灰色地帶侵擾」等挑戰,隨著全球戰略格局變動與區域安全挑戰升高,即時掌握海洋情報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
中科院表示,銳鳶Ⅱ型系統其滯空時間達16小時、導控距離超過300公里;由於其具備長航時能力,可長時間滯空作業半徑達數百公里遠距離、持續進行情報監控,以符合我國國防需求。另外,其具有先進飛控與導航系統,可日夜間與不良天候下達到全天候、穩定執行任務能力:另可依任務需求搭配模組化酬載,包含海搜雷達、複合式光電酬載、電子偵蒐設備及外掛聲標莢艙或攻擊型無人機等,兼顧海洋偵蒐、監控、反潛與打擊等多功能任務;且其內建通信與航管系統,能與其他無人機、艦艇及自主載具協同運作,形成即時共享的作戰資訊網絡,達成聯合作戰支援目標。
根據此次展出的銳鳶Ⅱ型無人機來看,機翼下可加掛「聲納浮標莢艙」,展示支援水下反潛作戰功能,亦可搭載「多聯裝攻擊型無人機發射筒」具備偵打一體能力;上述功能大幅提升無人機在戰場上的角色,從單純情監偵平台,進化為具備攻防一體的多功能作戰載具。
中科院表示,銳鳶Ⅱ型的展出,象徵台灣邁向「無人化前線」的新時代。未來,它不僅將強化海洋戰略防禦,也將拓展至電子戰、通信中繼、與災害監控等領域,展現跨軍種、多用途的應用潛力;在灰色地帶作戰與非傳統安全挑戰頻繁的當下,銳鳶Ⅱ型以其遠距/長滯空、智慧飛控、多功酬載及高靈活的任務運用特性,將成為國防應變任務上重要的無人系統。
更多新聞:
台中垃圾山追蹤系列3/獨家/審計處揭台中垃圾失控 事業廢棄物不減反增啟疑竇
獨家/政戰首例!海軍政戰主任十月一日全換新 風光背後卻也危機四伏
菱傳媒原始網址:銳鳶Ⅱ無人機多用途構型亮相 建構海洋戰略防禦無人化前線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