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菱傳媒
(菱傳媒/綜合報導)《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18日)報導,蘋果(Apple)已與供應商就折疊iPhone手機在台灣進行測試生產進行討論,並計劃於2026年在印度量產並推出這款新機,報導中指出,雖然這只是一條試驗性質的生產線,但所需人員將達千人以上。
圖、文/菱傳媒
(菱傳媒/綜合報導)《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18日)報導,蘋果(Apple)已與供應商就折疊iPhone手機在台灣進行測試生產進行討論,並計劃於2026年在印度量產並推出這款新機,報導中指出,雖然這只是一條試驗性質的生產線,但所需人員將達千人以上。
《日經亞洲》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的目標是在2026年將整體手機出貨量提高10%,並認為推出各界期待已久的折疊款機型,將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3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討論的構想,是希望利用台灣蘋果供應商的工程資源與生態系,建立一條小型試驗線,用於優化生產設備測試、調整參數及製程步驟,為量產折疊iPhone做準備。一旦確定生產流程,便會複製相同模式在印度進行量產。
倘若成功,將有助蘋果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將新產品開發從中國轉移出去。其中兩名消息人士說,蘋果供應商已在台灣北部城市物色一處場址,用於建立試驗生產線,但相關計畫尚未定案,仍有可能出現變動。
他們還說,台灣在土地和勞動力方面的限制也是個挑戰,即便是試驗產線,也需要上千名作業員。知情人士告訴《日經亞洲》,蘋果已告知多家供應商,推出折疊iPhone將帶動包括非折疊機在內的iPhone整體需求,確保新款機型順利投產,對蘋果實現明年目標尤為重要。
消息人士說,蘋果計劃在2026年推出新一代iPhone,目標產量約為9500萬支,較今年增加逾10%。
目前蘋果在桃園龍潭工業區設有工廠,主要是做顯示器研發,這處工廠的保全十分嚴密,傳是由美國前FBI人員負責,自2017年開施動工以來,目前還沒有開放給媒體進到裡面。
針對iPhone折疊機可能在台灣設立測試產線,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先是表示「no comment(沒有評論)」,不清楚是哪家廠商或哪個產品將在台灣進行相關生產計畫。
不過,他進一步指出,若能在台灣設立折疊手機的實驗線,將有助於在量產前解決技術與良率問題,「證明台灣還是風水寶地」,接著把製造參數和所有的改善,拿到印度、越南或墨西哥等地進行量產,這代表台灣做的還是蠻有附加價值的工作,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他分享自己使用折疊手機7、8年的經驗,曾用壞1、2支,其中一支使用5、6年後,因面板故障導致螢幕上半部無法顯示、下半部無法操作,維修費用高達新台幣8000元。
童子賢強調,折疊手機如果沒經過上億支的量產測試,其耐用度與可靠性仍有挑戰。目前折疊手機面臨2大挑戰,第一是折疊轉軸與螢幕連接的機構問題,其次是折疊後厚度增加,雖然總體積不變,但犧牲了輕薄性。
發稿時間10:10
更新時間14:00(更新童子賢說法)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