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桃園電子報
許多人談到水果時,第一反應往往是「會不會太甜」或「會升血糖」,但其實水果不僅含有天然糖分,更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國健署粉專「食在好健康」就貼文分享9月當季水果營養,讓民眾掌握正確攝取方式,不但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反而是促進健康的重要來源。
水果不僅含有天然糖分,更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圖:截自臉書「食在好健康」
國健署說明,九月正值台灣多種水果的盛產季節,例如番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有助產生飽足感;木瓜則擁有大量維生素A、C與葉黃素,並含有助消化的木瓜酵素;紅龍果鐵與鎂含量高,能幫助消化並維持腸道功能;柚子清爽解膩,富含鉀、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有助排便與抗氧化;葡萄則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皮與籽中更含有抗氧化力強的花青素,有助健康維持。
國健署表示,攝取水果時應遵循4個原則,每天控制在兩份水果為宜,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的大小,或切塊後半碗至一碗的分量。避免只吃單一水果,應多樣化選擇不同種類與顏色的水果,才能攝取到更全面的營養;選購當季在地的水果,不僅風味佳、價格實惠,營養價值也更高;建議優先食用原態水果,避免果汁等加工產品,因果汁容易減少纖維攝取,反而可能造成腸道蠕動不足。水果不必因為「甜」就被誤解,只要能控制份量、多樣選擇、吃原態、選在地,就能安心享受當季水果的天然美味與健康好處。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別怕水果甜!國健署破解迷思 掌握4原則健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