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潮健康
愛小酌卻怕隔天不舒服?飲酒後的不適主要與酒精影響肝臟代謝有關,常伴隨頭痛、脹氣、口乾等症狀;想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影響,關鍵不只在喝酒後補救,還有喝酒前的準備!
愛小酌卻怕隔天不舒服?飲酒後的不適主要與酒精影響肝臟代謝有關,常伴隨頭痛、脹氣、口乾等症狀;想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影響,關鍵不只在喝酒後補救,還有喝酒前的準備!
《FJ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解析網傳的飲酒相關食物效果,並推薦 6 種有助於維持代謝的飲食,讓你從喝酒前後全方位照顧身體,享受微醺又少負擔的夜晚。

圖說:喝多了別慌!營養師分享飲酒後的舒緩方法
破解網傳吃「B群、薑黃、鋅、蜂蜜水」有效嗎?
以下整理出網友熱議的 5 大類食物,營養師從科學角度來分析:
1.維生素 B 群
雖然不能直接消除酒精,但在喝酒前後補充,對身體能量代謝有幫助;酒精代謝會消耗 B1、B2 和葉酸,適時補充能維持身體恢復正常運作。
2.薑黃
薑黃素有助於維持消化道健康與抗氧化,研究累積顯示具保健價值;適量補充薑黃,能在飲酒前為身體多一層保護。
3.鋅元素
鋅參與能量與養分代謝。部分研究觀察到,平時攝取含鋅食物(如肉類、牡蠣、豆類)的人,飲酒後的不適感相對較低。
4.蜂蜜水
研究顯示,蜂蜜在動物實驗中可幫助調節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雖然仍需更多人體數據,但蜂蜜水能提供能量與水分,對飲酒後的不適有輔助作用。
5.樟芝
樟芝富含三萜類與多醣體,具抗氧化特性,能協助代謝維持,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影響。
6 大飲食建議,幫助舒緩飲酒後不適
根據美國 Cleveland 診所資料整理,以下 6 種食物與飲品有助於飲酒後的調整:
- 補充水分:飲酒會抑制抗利尿激素,造成頻繁排尿,需適量補水避免脫水。
- 運動飲料:補回電解質(鉀、鈉),幫助身體恢復平衡。
- 香蕉:含鉀離子、澱粉與天然糖分,可緩解脫水與低血糖的不適。
- 澱粉食物:如吐司、餅乾,能協助穩定血糖,減少頭暈與反胃。
- 維生素 B 群:維持能量代謝,維持活力。
- 含鋅食物:如南瓜子、腰果,能維持醣類與蛋白質代謝。
3 大飲酒與舒緩相關 Q&A
Q1:市售的解酒液、解酒藥有效嗎?
市面上的產品多屬健康補給食品,不能視為藥物療效。常見成分包括:
- 牛磺酸:可維持精神集中。
- 維生素 B 群:有助能量代謝。
- 草本植物:如牛樟芝、葛根、葛花、牛奶薊,能提供保健維持。
Q2:喝酒「前」吃什麼比較不容易不適?
- 高蛋白或脂肪食物(如牛肉、雞蛋、優格),能延緩酒精吸收。
- 富含水分與礦物質的水果(如西瓜、椰子水、橘子),可幫助減少脫水。
Q3:喝酒後頭痛、頭暈怎麼辦?
- 補水:多喝水,幫助代謝酒精。
- 藥物:若頭痛嚴重,可依醫師指示使用合法止痛藥物,但不可自行過量使用,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 胃藥:若有胃酸不適,可依醫囑服用制酸劑。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