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外電報導】俗話說「夫妻沒有隔夜仇」,不少伴侶會堅持無論起了多大的衝突,也要在睡覺前解決,讓兩人和好如初。但根據心理師的觀察,急於化解糾紛不見得適合每一對伴侶,甚至可能讓衝突升級、造成傷害。學會「帶著怒氣睡覺」,可以讓雙方在得到充分的休息後,更理性地面對問題。
不吵完架不能安心睡?心理師揭背後原因
根據CNN報導,Samantha Rodman Whiten臨床心理師表示,尤其是在爭吵不休的家庭中長大的人,較難把衝突暫時擱置,安心地去睡覺。Sabrina Romanoff臨床心理師則指出,有些人擔心若不及時化解憤怒情緒,可能會在一夜之間演變成更深的怨恨,所以才會急於在睡前解決爭執,以維護彼此之間的關係。
不過,心理師也提醒,這種迫切的心態可能是比較心理或「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所致,人們會認為自己與伴侶應該可以快速溝通、和解,然後愉快地結束這一天,但事實上,每個人當下的狀況和需求都不同,無需強求一定要馬上解決問題。
疲憊狀態判斷力下降 趕快暫停爭吵先讓大腦休息!
強迫自己和伴侶在睡前解決衝突,可能會適得其反。當人處於疲憊狀態時,傾聽、判斷和控制情緒的能力都會明顯下降,容易說出傷人的話或做出會後悔的事,反而使衝突加劇。相反地,好好睡一覺可以讓大腦重置。Romanoff臨床心理師表示,睡眠能降低大腦對負面刺激的反應,並恢復理性思考與溝通的能力,讓人可以用較不情緒化的方式表達想法,更有利於關係的修復。
如果伴侶雙方都還在氣頭上,也要盡快約好重啟對話的時間和地點,讓彼此對事情的解決有所期待。此外,Romanoff臨床心理師強調,就算吵架也要維持日常的睡前儀式,比如擁抱、親吻、說聲晚安或「我愛你」,都能讓雙方了解到「我們的關係比當前的分歧更加重要」。
睡不著怎麼辦?心理師授「焦慮型依附」應對妙招
不過,有些人在與他人起爭執過後,會感到焦躁不安、反覆胡思亂想,因而難以入睡。Whiten臨床心理師說明,這可能與「焦慮型依附」有關。這類型的人容易對另一半產生依賴,害怕對方不再愛自己,因而想要盡快展開對話、修補關係,找回安全感。
她指出,學習如何安撫自己,是改善焦慮型依附的重要方法,冥想、深呼吸、寫日記、洗澡,或把手浸在冷水中,都可幫助大腦轉移注意力、穩定情緒,也可以進一步問問自己:「我要怎麼像父母照顧受傷的小孩那樣照顧自己?」
親密關係中難免會有衝突發生,Romanoff臨床心理師提醒,應把衝突視為增進感情的機會,而不是讓彼此疏遠的導火線,如何應對生活中可能產生的碰撞和摩擦,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維繫長久關係的關鍵。
【延伸閱讀】
從《童話故事下集》看婚姻問題改善策略 心理師:幸福應由自己決定
看TikTok尋心理健康問題解方?衛報調查:前百熱門影片過半數含錯誤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