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一名來自河南鄭州、年僅24歲的女大學生,近日被診斷罹患胃癌末期,震驚不少人。據了解,這名剛畢業的年輕女孩,在求學期間至少有2年時間,幾乎每天都在學校門口吃攤販賣的「串串香」,而且經常不吃晚餐。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她胃黏膜反覆受損,最終造成這場悲劇。
一名來自河南鄭州、年僅24歲的女大學生,近日被診斷罹患胃癌末期,震驚不少人。據了解,這名剛畢業的年輕女孩,在求學期間至少有2年時間,幾乎每天都在學校門口吃攤販賣的「串串香」,而且經常不吃晚餐。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她胃黏膜反覆受損,最終造成這場悲劇。
根據《紅星新聞》報導,這名女學生被確診後,醫師深入詢問其過往生活作息,發現她長年忽略飲食規律,常以重口味、辛辣為主食,且作息不正常,讓她年紀輕輕就走到胃癌末期這一步。
醫師提醒,現在不少年輕人仗著年輕沒病痛,習慣熬夜、暴飲暴食,或是長期以各種油炸、重口味、街邊速食充饑,但這些行為正在悄悄消耗消化系統的健康。
報導中提到,胃癌早期症狀往往並不明顯,容易被當成一般胃炎或胃潰瘍而忽略。常見表現如胃酸逆流、噁心、食慾不振,但隨著病情惡化,疼痛感會越來越明顯,並伴隨體重急遽下降、消瘦與貧血等問題。醫師強調,無論年紀大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預防這類疾病的根本。
許多日常看似微不足道的壞習慣,事實上都在不斷侵蝕人體的胃部健康。長期吸菸者容易忽略煙霧中的有害物質,不僅對肺部有害,煙霧隨消化道進入胃部,同樣會刺激胃黏膜,造成血管收縮痙攣與缺氧。飲酒方面,即使適量低度酒有助血液循環,但如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飲用烈酒,則容易破壞胃部防護機制,引發充血、水腫甚至出血。
除了菸酒,飲食不潔與藥物濫用問題也不可忽視。幽門螺旋桿菌被視為胃潰瘍主因,多透過不乾淨的飲食或人際傳播感染。此外,常見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靈、普拿疼,或是類固醇藥物如地塞米松、可的松,都可能直接或間接損傷胃壁,誘發胃酸分泌異常,長期下來易增加胃出血、穿孔等風險。
不當飲食行為,也會加劇消化系統負擔。例如湯泡飯雖方便,但食物未經充分咀嚼即下肚,增加消化壓力,同時唾液分泌減少也不利吸收,久而久之可能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與營養不良。嗜辣、重油食物不僅刺激消化液分泌,也容易造成胃壁充血與水腫,甚至誘發腸胃不適症狀如胃酸逆流與噁心。
此外,邊走邊吃、邊看邊吃等行為,看似無礙,實際上大幅影響消化效果。進食過程需要足夠血液供應,若邊走動或邊工作,血液將分流至其他部位,導致腸胃消化功能受損,長期如此可能引發胃病或胃下垂。醫師提醒,專心用餐、細嚼慢嚥,才是對消化系統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