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這些高風險群」降血脂靠飲食、運動不夠!醫揭藥物治療介入時機

發布時間:2025/07/17 10:41:18
更新時間:2025/07/17 10:56:27
FaceBookCopyLine
「這些高風險群」降血脂靠飲食、運動不夠!醫揭藥物治療介入時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血脂控制不佳,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嚴重可導致死亡!降血脂可以靠飲食和運動就好嗎?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基業醫師指出,血脂控制目標會因患者情況不同而有差異,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者,屬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控制目標較一般人嚴格,只靠生活習慣調整相對難達標,建議及早啟動藥物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血脂控制不佳,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嚴重可導致死亡!降血脂可以靠飲食和運動就好嗎?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基業醫師指出,血脂控制目標會因患者情況不同而有差異,有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者,屬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控制目標較一般人嚴格,只靠生活習慣調整相對難達標,建議及早啟動藥物治療。



張基業醫師說明,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種因動脈血管壁因粥狀硬化斑塊堆積,造成血管狹窄而引起的疾病,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臟病,在腦部則可能引發腦中風。低密度膽固醇(LDL-C),也就是「壞膽固醇」過高是引發動脈粥狀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患有糖尿病或免疫疾病、吸菸、飲食習慣不佳、缺乏運動、有家族史、早發性停經等,都屬於ASCVD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惕。



血脂異常多無症狀!ASCVD風險越高 控制目標越嚴格



血脂控制是預防ASCVD的重要方式,而壞膽固醇的控制指標要根據患者個別情況而定。張基業醫師指出,一般患者通常建議LDL-C應低於130 mg/dL;若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年長者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則希望低於100 mg/dL。已有血管阻塞或曾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患者,會期望降得更低,建議在70 mg/dL以下;若同時患有糖尿病,或LDL-C已低於70 mg/dL,心血管疾病仍反覆發作,則建議降至55 mg/dL以下,能降得越低就越好。



不只壞膽固醇會影響血管健康,張基業醫師也指出,血脂中的三酸甘油酯過高可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高密度膽固醇(HDL-C)又稱「好膽固醇」,則有助於血管清除斑塊,因此總膽固醇和非HDL-C(總膽固醇減去HDL-C)也應納入血脂控制的考量。他同時提醒,血脂異常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須透過抽血檢驗才能確認。



只靠飲食或運動降血脂?醫:高風險族群應搭配藥物治療



患者經常詢問,能不能只靠飲食或運動降低血脂。對此,張基業醫師指出,透過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和纖維,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控制,約能使膽固醇降低15%至30%;若配合跑步、快走、騎腳踏車等中高強度的運動,則比只靠飲食再降5%,同時可提升好膽固醇。不過,特別是對高風險族群而言,血脂控制目標較嚴格,靠飲食和運動仍無法降到理想指標,就會建議配合藥物治療,尤其LDL-C數值大於190 mg/dL、糖尿病伴隨血脂異常、ASCVD風險評估高於20%等情況,應及早啟動藥物治療,避免延誤血脂控制時機。



藥物治療方面,張基業醫師說明,他汀類藥物是血脂控制的一線治療,而非他汀類藥物則作為輔助,在患者對他汀類藥物副作用不耐受,或治療效果受限時使用,幫助患者達到LDL-C的控制目標。非他汀類藥物則包括: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膽酸螯合劑、纖維酸鹽衍生物、菸鹼酸等。



目前較新的非他汀類藥物選擇為「PCSK9抑制劑針劑」,有助於從源頭抑制PCSK9蛋白的產生,而PCSK9蛋白過多會干擾肝臟清除壞膽固醇。張醫師表示,PCSK9抑制劑配合原有藥物的使用,可幫助LDL-C額外再降低45%至60%,不過實際效果可能因人而異。



患者怕要一輩子用藥 長效針劑有望提高用藥順從性



患者經常擔心降血脂藥一用就是一輩子,張基業醫師指出,高風險患者確實很難靠生活改善達成血脂目標、需藥物輔助,但積極配合治療,且生活習慣得到充分控制,仍有機會減少藥物劑量。過去的PCSK9抑制劑需兩週施打一次,現有新型的長效針劑,可半年施打一次,對提高患者在長期療程的用藥順從性也有幫助。



針對膽固醇降太低會失智的說法,張基業醫師表示,過去的回溯性研究確實有此發現,但後續的綜合性研究已證實,降血脂藥物和膽固醇降低,並無證據支持其可能導致失智症或其他疾病,目前國內外指引對膽固醇的建議都是「越低越好」。另外,雖然較高的HDL-C對心血管有益,但根據觀察性研究顯示當HDL-C超過60mg/dL後,對ASCVD的預防效果不會再增加,甚至有研究指出超過100 mg/dL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推測過高的原因可能與遺傳或HDL-C結構異常有關。



積極控血脂讓他重返鐵人三項賽 醫籲打破用藥迷思



張基業醫師也分享,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60歲患者,BMI約為26至27,LDL-C約110 mg/dL,為輕微偏高,因屬於高風險族群要盡快控制血脂,醫師建議使用藥物治療。患者同時非常嚴格控制飲食、積極運動,成功將體重減輕20公斤,LDL-C降到30至40 mg/dL,體力、精神都變好,甚至能像年輕時一樣參加鐵人三項競賽。



患者在血脂達標後,仍須定期追蹤、掌握血脂數值,降低再次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張基業醫師呼籲,ASCVD的預防仰賴血脂的穩定控制,健康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的改變非常重要,高風險患者更是應配合規律用藥,避免因對藥物存在誤解,而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

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壞膽固醇」成心血管疾病推手!快了解血脂控制目標 及早落實初期預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