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6歲的王先生是建築工,日前在高處施工時,不慎因溼滑失足,從五公尺高的平台跌落,臉部著地,瞬間造成多處顏面骨折,「整張臉腫得像被氣球撐起」,嘴唇深度撕裂且無法清楚說話,面目全非,幸運的是,整形外科醫療團隊接手之後,採用「隱形切口」方式,不僅沒在臉上留下外露傷口,同時順利重建顏面骨骼,回復原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6歲的王先生是建築工,日前在高處施工時,不慎因溼滑失足,從五公尺高的平台跌落,臉部著地,瞬間造成多處顏面骨折,「整張臉腫得像被氣球撐起」,嘴唇深度撕裂且無法清楚說話,面目全非,幸運的是,整形外科醫療團隊接手之後,採用「隱形切口」方式,不僅沒在臉上留下外露傷口,同時順利重建顏面骨骼,回復原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表示,王先生轉院到急診時,合併右股骨遠端及左股骨轉子間骨折,儘管當下意識清楚,但無法確定牙齒是否咬合正常,這些症狀除了造成外觀上的挫折,更可能影響吃東西、講話、張口甚至視力,是一種容易被忽略、卻對生活影響深遠的傷害。
鄭旭棠指出,高處墜落、車禍、重物撞擊等高能量外傷,都是導致顏面骨折最主要的原因,臉部骨頭雖然看似堅硬,但結構細緻,任何強力撞擊都可能造成多處裂縫或碎裂,患者往往在事故發生後短時間內就會出現臉部腫脹、瘀青、咬合不正、臉部凹陷變形、視線出現複視,甚至因為神經受壓導致麻木。
醫療團隊強調,治療這一類顏面骨折患者,最先要確認的是腦部、眼睛、頸椎是否有合併損傷,重建手術通常會在患者生命徵象穩定後馬上安排,並依照骨折位置與嚴重度規劃修復方式。
鄭旭棠說,王先生經骨科團隊先完成兩側下肢骨折固定後,便由整形外科接手處理臉部重建,評估後決定採用「隱形切口」的方式,透過口腔內及眼下結膜處進入,不在臉上留下任何外露傷口,這種手術方式需要醫師高度熟悉解剖構造,因為視野狹窄,任何偏差都可能影響臉部線條或功能,醫療團隊在狹小的空間內重建上頷骨、下頷骨及雙側顏面骨折處,同時使用可吸收的人工骨釘與骨板進行固定,讓骨架能在術後逐漸穩定並自行癒合。
鄭旭棠提醒,高處工作者是顏面骨折的高風險族群之一,一旦意外受傷,並非只有外觀問題,而是涉及骨頭、肌肉、神經與眼睛的複合性傷害,民眾若在意外後出現臉部腫脹遲遲未退、牙齒咬不到位置、張口困難、眼睛重影或臉部某處摸起來麻木,都應盡速就醫避免永久受損,否則日後即便決定再手術,也需要更大範圍的切開與調整,恢復難度高出許多。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食安再爆!蜂之鄉進口凍葡萄2農藥違規 好食國際的日本醬油防腐劑超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