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詐騙危機正席捲台灣社會。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年度詐騙財損高達1,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每月損失金額更高達70至100億元,預估將再度刷新紀錄。今年6月單月詐騙金額高達89億元,等同每天近3億元流入詐團口袋,受理案件更高達1.6萬件。

CNEWS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詐騙危機正席捲台灣社會。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年度詐騙財損高達1,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每月損失金額更高達70至100億元,預估將再度刷新紀錄。今年6月單月詐騙金額高達89億元,等同每天近3億元流入詐團口袋,受理案件更高達1.6萬件。
詐騙被害範圍廣泛,調查結果顯示有20.3%的人曾因詐騙而遭受財物損失,其中超過10萬元所占比率最高,達34.7%。臺北市警察局指出,假投資詐騙已成為詐騙案件中造成最高財損的類型。詐騙集團常潛伏於社群網站、交友軟體或通訊平台,投放大量詐欺廣告,誘騙民眾加入所謂的「投資群組」,透過噓寒問暖、長期關懷等話術建立信任關係,並以偽造獲利截圖、群組成員配合演出等手法,刻意營造「穩賺不賠」的假象。此外,近年更出現AI深偽詐騙等新型態犯罪,利用AI快速寫出詐騙劇本,加上24小時噓寒問暖、利用假照片、假證件、假視訊等取信民眾。

為了有效防範詐騙,民眾應在多方面採取因應措施。首先是提高警覺性,應慎重對待陌生來電和訊息,尤其要特別注意要求提供個人資訊或轉帳的請求。其次要驗證對方身分,遇到自稱銀行或政府機關來電或訊息,應通過官方網站或電話確認,勿輕信非官方聯絡方式。第三要提高網路安全意識,應使用安全軟體、避免點擊不明連結,定期更新防毒軟體;第四要謹慎處理個人資訊,不隨意在網路上透露身分證字號、住址、電話號碼、銀行帳號等敏感資訊。第五是設定交易警示,經常檢查帳戶餘額和交易紀錄,並設定銀行或信用卡交易警示,可隨時瞭解帳戶變動。
在日常生活中,民眾應特別留意ATM操作安全,切勿聽從來電電話指示操作按鍵。進行線上交易時應選擇可信賴的支付平台,避免使用不明支付工具,大額交易更應通過正式管道,勿輕信對方提供的個人帳戶。臺北市警察局強調,防詐工作須仰賴全民共同參與,金融機構是防堵詐騙金流的第一道防線。

為進一步擴大防制能量,數位發展部建置推出「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供民眾即時查詢可疑廣告網址,並提供通報功能,若經權責機關確認涉詐,即可通知相關平台迅速下架。建立全民防詐意識,結合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與民眾間的橫向聯防,打造更安全的金融環境。
儘管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但隨著政府強化法制與科技偵查、全民提高警覺與即時通報,共同建構防護網,才能讓詐騙犯罪無所遁形,成為守護台灣社會安全的有力防線。(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廣告)
照片來源:CIB局長室FB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