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家庭面臨同樣的困擾:長輩吃得慢、容易嗆到、甚至必須依靠鼻胃管進食。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秀怡指出,這些情況往往與口腔功能退化有關。口腔功能衰退會影響咀嚼、吞嚥與表情,若未及早發現,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家庭面臨同樣的困擾:長輩吃得慢、容易嗆到、甚至必須依靠鼻胃管進食。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賴秀怡指出,這些情況往往與口腔功能退化有關。口腔功能衰退會影響咀嚼、吞嚥與表情,若未及早發現,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
三道防線 維持長輩進食安全與尊嚴
為延緩口腔功能退化對健康的影響,進食照護可從「預防、發現、調整」三道防線著手。
第一防線:預防或延緩吞嚥困難
賴秀怡營養師建議,長輩每日進食量若少於平常的七成,或體重、小腿圍持續下降,就要懷疑營養不足。應定期量體重與小腿圍,及早發現問題。同時可透過「健口操」訓練臉頰與舌頭肌肉,改善唾液分泌、發音與吞嚥能力,延緩退化。
第二防線:早期發現與即時處理
若懷疑吞嚥困難,可使用「簡易自我評估表」觀察,如吃飯時食物常卡喉或容易咳嗽,即建議就醫評估。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會依據國際 IDDSI 食物質地分級,調整飲食形態:從軟化、切碎到泥狀、增稠液體等,確保進食安全並維持營養。
賴秀怡營養師提醒,許多照護者擔心「吃泥狀食物會讓咀嚼功能退化」,其實質地調整的目的,是為了讓長輩「安全地吃、吃得夠」。選擇合適的質地,不但可避免嗆咳,也能減少住院風險。
第三防線:減少退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若進展至明顯吞嚥障礙,應在醫療團隊協助下執行整合照護計畫,透過嚴謹的飲食調整與正確餵食技巧確保安全。賴秀怡營養師表示,許多照護者在這階段會感到無力與挫折,但只要理解這是自然老化的一部分,並掌握正確方法,就能幫助長輩維持尊嚴與生活品質。
聰明備餐 兼顧營養密度與水分補充
當食物質地改為軟爛或泥狀時,水分多、熱量卻容易不足,建議可添加奶粉、植物油或營養補充品,提升營養密度。若長輩喝水易嗆咳,可利用勾芡、藕粉或白木耳湯等方式增稠液體,也能選擇商業增稠劑。另可提供豆花、愛玉、果凍、水果泥等食物,既能補水又提高進食意願。
銀髮友善食品 減輕照護壓力
近年來在農業部與食品工業研究所輔導下,「銀髮友善食品」標章逐漸普及,依據咀嚼與吞嚥能力分為「容易咀嚼、牙齦咀嚼、舌頭壓碎、不須咀嚼」四級,讓照護者能快速選擇合適產品。這些產品質地柔軟、營養均衡,能有效減少備餐壓力,也讓長輩吃得安全又開心。
賴秀怡營養師強調,當家人願意多花一點心思選擇合適食物、學習正確照護技巧,就能讓長輩重拾用餐的喜悅,延緩退化、維持健康。守護長輩的營養與幸福,就從一口飯開始。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290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