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0日電)晚婚晚育成趨勢,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4週年,據國健署統計,已助2.6萬多對夫妻迎接超過3.1萬名新生兒,今年11月起相關補助升級至3.0版,首胎第1次申請最高補助新台幣15萬元。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天上午出席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4週年記者會,他說,根據統計,台灣15至64歲工作人口在2015年達到高峰約1700萬人,但不到10年,到2024年已減少約100萬人。少子女化是國安危機,導致國內勞動人口持續減少。
石崇良表示,若以目前的生育率推算,到2070年將再減少約900萬人,這是台灣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許多新婚夫妻渴望擁有孩子,卻遲遲無法如願。政府推動人工生殖補助,不僅希望為少子女化問題注入一劑強心針、協助緩解人口危機,同時也幫助家庭實現求子心願。
石崇良透露,行政院近期將推出新的育兒方案,進一步加強補助措施,期望讓孩子能在幸福快樂的環境中成長,並減輕年輕夫婦的經濟壓力。至於「不孕症試管嬰兒3.0方案」已於今年11月1日上路,補助金額全面加碼,讓有生育意願的夫妻能及早規劃並安心接受治療。
補助次數與金額以首次申請時妻子年齡為準,未滿39歲者,第1次療程最高補助15萬元,第2、3次最高10萬元,39歲至未滿45歲者,第1次最高13萬元,第2、3次最高8萬元。所有療程無需一定懷孕成功即可申請,可依據各個療程不同施術方式和結果補助,每胎最多可補助6次療程。
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2.0自110年7月推動,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迎接超過3萬1000名新生兒。
黃姓男子與妻子今天抱著在襁褓中呼呼大睡的兒子現身記者會,他們得來不易的兒子就是第3萬名接受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的寶寶,事實上,他們的求子之路十分艱辛。
黃姓男子分享從自然受孕到人工生殖,歷經多次失敗,甚至遇上免疫與甲狀腺等健康問題,一度看不到盡頭。原本夫妻倆已萌生放棄念頭,多虧政府的人工生殖補助出現,讓他們有勇氣再次嘗試,也感謝政府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
黃姓男子提到,在人工生殖過程中,男性也會茫然無助,想多為妻子分擔,卻不知從何著力。看著妻子每天打藥,男性只需1次取精,感覺能做的事很有限。過去至少還能在經濟上出一份力,如今政府提供補助,連這部分也由國家分擔,他半開玩笑地說:「好像什麼都做不了。」(編輯:管中維)114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