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武統在即?中導彈設施大擴建「儲量4年增5成」 CNN示警:美防務供應卻陷困境

發布時間:2025/11/08 14:27:36
更新時間:2025/11/08 14:27:36
FaceBookCopyLine
武統在即?中導彈設施大擴建「儲量4年增5成」 CNN示警:美防務供應卻陷困境

圖、文/CTWANT

自2020年以來,中國正進行1場規模空前的導彈生產設施擴張。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的衛星影像、地圖與政府公告分析顯示,北京的行動正迅速增強其在區域內的軍事威懾力,並意圖在全球舞台上奠定超級強權地位。這場歷史性的軍事擴建,與美國面臨的供應鏈困境形成鮮明對比。

據《CNN》報導,在該媒體分析的136處與導彈生產或火箭軍相關的設施中,超過6成出現擴建跡象。這些設施涵蓋工廠、研究中心與測試場,自2020年初至2025年底,新建樓面面積增加超過200萬平方公尺。衛星影像顯示,多處新增塔樓、掩體與疑似武器開發的掩壘,部分地點甚至可見導彈零件陳列於場區。

「這是中國正在以超級強權的姿態重新定位自己,我們正進入一場新軍備競賽的初期階段。」總部位於檀香山的外交政策研究機構「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高級研究員、前北約(NATO)軍控部門主管艾柏克(William Alberque)指出,「中國已經在狂奔,且正在準備進行長期競賽。」

《CNN》的資料描繪出中國加速研製更精密導彈的迫切動能。多處新設生產基地取代了村落與農地,在短短5年間快速成長。這些發展由中國2大國營軍工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CASC)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CASIC)主導。《CNN》透過公開資料、政府公告與地理空間分析,辨識出逾10處先前未被揭露的設施。

自2012年上任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投入數千億美元購置與升級軍備,明確目標是將人民解放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轉型為「世界一流軍隊」。其中,火箭軍(PLA Rocket Force, PLARF)是最具戰略性的部門,負責中國迅速擴張的核子與彈道導彈庫。習近平形容該軍種是「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中國的導彈工廠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軍隊、擁有超過200萬現役人員的解放軍,提供武器。《CNN》已就此發現向中國國防部尋求回應,但尚未獲答覆。

《CNN》的分析同時揭示,若中國對台動武,這些導彈將是關鍵武器。多位軍事專家指出,北京試圖以導彈形成「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防線,阻止美國海軍靠近台灣海峽。由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贊助的安全智庫「海軍分析中心」(CNA Corporation,CNA)研究員伊夫列斯(Decker Eveleth)指出:「火箭軍的任務,是摧毀任何能讓外部支援進入台灣的設施,包括港口、直升機基地、補給中心,全部都是潛在目標。」

《CNN》共辨識出99處與導彈製造相關的地點,其中65處擴建後的面積可能讓中國生產能力呈現指數級增長。另有37個隸屬火箭軍的基地中,有22處在過去5年內明顯擴建。美國五角大廈估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火箭軍的導彈儲量在4年間增加5成,而《CNN》的衛星分析顯示,相關生產設施仍在不斷擴張。

然而,與此同時,美國的防務供應卻陷入困境。美國在支援烏克蘭與以色列期間消耗了大量高端防禦系統,導致彈藥短缺。《CNN》報導指出,美軍在6月的以伊衝突中使用了約25%的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攔截彈,迫使政府追加20億美元合約給全球最大國防工業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以提升產量。然而每枚THAAD造價約1,270萬美元,建造週期長,使美軍的補給更顯吃緊。

專家警告,美國補給遲滯與中國導彈技術躍進的雙重效應,正使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CNN》的衛星影像分析顯示,俄羅斯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導彈基地的擴建速度幾乎翻倍。艾柏克指出:「中國正仔細觀察這場戰爭,這是2支具現代化能力的軍隊正面交鋒的實戰樣本,他們在其中汲取大量教訓。」

俄羅斯空襲烏克蘭的經驗顯示,最有效突破西方防空系統的方法,是以低成本無人機群消耗防禦能量,再以昂貴的彈道導彈精確打擊關鍵目標。這促使北京重新評估對台動武所需的彈藥規模。艾柏克透露,北京原估約需5,000至1萬枚導彈,如今的內部評估數字已呈「指數級上升」。

然而,中國軍隊並非沒有問題。持續進行的反貪腐行動已動搖火箭軍高層,2名前國防部長及多名高級軍官在過去2年間被免職。官方暗示,腐敗與武器採購有關。美國國防部1名高層官員指出:「腐敗已嚴重危及解放軍的政治忠誠與作戰能力。」

《CNN》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公開文件,追蹤到一系列政府公告中隱晦的建設項目,鎖定多處新設或擴建中的導彈生產地點。例如,陝西省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4研究院的某項建設工程,被揭露為固體燃料火箭主要承包商。雖仍在早期階段,但衛星影像已顯示典型的防爆牆結構。

《CNN》量測自2020年以來各設施的新增建築面積,並比對其用途。專家指出,這些額外的廠房空間足以使特定型號導彈的年產量倍增。例如,北京1處擴建近50%的工廠與「東風-26」(DF-26)中程彈道導彈生產有關。該導彈因能打擊美國關島(Guam)而被稱為「關島殺手」。其改良型「東風-26D」(DF-26D)搭載高超音速滑翔體,首次於2025年閱兵中公開亮相,具有更高機動性與攔截穿透力。

《CNN》指出,部分導彈廠位於城市住宅區旁,另一些則隱於偏遠山谷。許多場區有防爆土壘與混凝牆包圍,以降低生產風險。某些場區甚至可從影像中看到報廢的火箭殘骸與新導彈部件並列。

例如,陝西三原縣的航天測試中心外觀平凡,卻由1所因軍事合作而遭美國制裁的大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企業共同建設。根據公告,該基地可模擬高超音速武器飛行環境。這些例子顯示,中國的航空航天科技與國家安全體系緊密結合,難以區分。

中國軍工體系的急速擴張,已讓軍控專家發出警訊。太平洋論壇主席桑托羅(David Santoro)警告:「我認為新冷戰已經開始,涵蓋所有領域,而最大的風險是它會演變成熱戰。」

這場以衛星影像揭示的導彈擴建,不僅重塑亞太軍事平衡,也象徵著全球安全秩序的轉折,一場沒有硝煙卻充滿火藥味的競賽,正在東方悄然展開,而台灣很有可能成為這場潛在軍事衝突的戰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