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CTWANT
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已增強為中度颱風,今天(8日)清晨2時中心位置在北緯12.2度、東經134.0度,以每小時31公里速度向西進行。中央氣象署預估,最快下週一(10日)發布海警,週二(11日)發陸警,可能在週三(12日)晚間到週四(13日)清晨登陸台灣西部,此時影響台灣最為劇烈,提醒民眾要特別小心。
氣象署今日上午4時許針對15縣市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東北風偏強,今晨至9日晚上蘭嶼、綠島、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局部地區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請注意。

氣象專家吳德榮於「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專欄「洩天機教室」撰文道,今、明(9日)兩天「秋老虎」再現,各地天氣晴朗,白天各地區最高氣溫恐達33度以上,但早晚較涼,北海岸及東半部偶有局部零星飄雨的機率。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21至33度、中部20至34度、南部22至35度、東部21至33度。
吳德榮說,下週一「鳳凰」外圍環流逐漸接近,北部及東半部的降雨逐漸增大,高屏及各地山區亦轉有降雨機率。下週二、三慎防「鳳凰」挾暴風及大量降雨的威脅,各地風雨的分布、模式仍在調整,需持續觀察。下週四白天起「鳳凰」減弱遠離,天氣由南而北、先後好轉。下週五(14日)西半部多雲時晴,東半部偶局部短暫雨。
吳德榮指出,最新歐洲(ECMWF)系集模式模擬與顯示,「鳳凰」的系集平均路徑經呂宋島,將在台灣西南方海面北轉,進入台灣海峽,侵襲台灣;各別模擬路徑則顯示,「鳳凰」北轉過程,因陸續受到呂宋島破壞、台灣地形阻斷部分水氣及部分中緯度穩定空氣的逸入而逐漸減弱,但也因為各別模擬強度減弱的幅度有差異,模擬路徑也更加分散。最新美國(GEFS)系集模式模擬更顯示,其各別模擬強度減弱的幅度比歐洲模式還大,模擬路徑也更加混亂,使得系集平均路徑甚至轉往西南遠離。
吳德榮表示,最新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鳳凰」在受到呂宋島破壞之前已增強至強烈颱風(每秒51公尺),登陸呂宋島後、進入台灣西南方海面,逐漸北轉,其強度有逐漸減弱的趨勢;但在其與「共伴效應」威脅台灣期間、發生暴風及大量降雨的機率仍很高,但路徑、強度皆還有很大變數,需持續觀察。

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還是護國神山,夠力!」根據中央氣象署今晨2時最新氣象情資顯示,「鳳凰」颱風在其巔峰時期的強度,可達中度颱風上限至強烈颱風等級之間;且7級暴風圈半徑也擴大高達320公里,是個又強、又大的怪物,不過在接近台灣陸地前後,評估強度則會快速且明顯的減弱,推判降為輕度颱風等級的機會最大,但仍不可輕忽其可能帶來的風雨浪影響與破壞。
林得恩指出,「鳳凰」強度明顯減弱的可能原因有3個,首先是當颱風經過菲島北部陸地時,部份颱風結構已經受到局部山脈或地形的破壞;其次為「鳳凰」北轉過程中,北方冷空氣的逸入作用,破壞颱風原本暖心結構特徵,加上又進入一個海洋熱含量低、且垂直風切大的海域;最後是其接近台灣陸地前後,受到中央山脈嚴重破壞颱風結構,颱風強度將會快速減弱,尤其是在其可能登陸陸地時。
此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分析,因為季節性因素,南北「最搖滾風雨」的時間會稍微不同,北部、東部下週一就會開始下雨,快的話週日晚上,加上東北季風開始增強、迎風面關係,「共伴效應」將開始發威,發生的位置將會出現持續性的劇烈降雨,即使颱風是從西南部上來,仍不可輕忽共伴、迎風面造成的劇烈降雨威脅,下週一、二風險最高。
「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特別提醒西南部地區的朋友,雖然颱風在靠近台灣的過程中可能逐漸減弱,但減弱的幅度、速度目前模式預報較為分歧,加上颱風本身結構屬於大風場,西南部又在危險半圈內,請務必以最高規格進行防範,主要影響時間會是在下週二晚間至週四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