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時序已進入11月,氣溫下滑、日夜溫差較大,喜愛運動的民眾不論在戶外或室內都得注意運動產生的呼吸道副作用。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林偉傑提醒,門診中有不少民眾在運動後出現鼻塞、鼻水流不停、頻頻打噴嚏等症狀,以為是感冒就診,結果是「運動誘發性鼻炎」。
林偉傑醫師指出,門診中不時有民眾在就診時透露自己常運動健身,運動後卻容易感冒,其實都是因為在劇烈運動後接觸冷熱交替的空氣,鼻甲容易受到刺激而分泌過多黏液,導致打噴嚏、流鼻涕,是典型的反射性鼻炎。尤其運動環境有粉塵、過敏原,加上運動時,身體會分泌組織胺,組織胺一增加就可能誘發過敏反應,讓鼻水情況更嚴重。
為了減輕症狀或降低發生機率,醫師建議,運動前注意環境清潔、運動後可以洗鼻減少分泌物,盡量以鼻吸氣、嘴巴吐氣來維持呼吸道的濕度與壓力。如果運動後,鼻水像開了水龍頭般流不停,且合併過敏性鼻炎,可考慮用藥物治療,或者接受「無線射頻微創後鼻神經燒灼術」來降低神經敏感度改善症狀。

有些民眾長期運動,運動表現和肺活量卻沒有顯著提升,而且平常本身就有鼻塞、打呼等問題,林偉傑醫師說:「這可能就是下鼻甲肥大讓鼻腔呼吸通道縮小,現在可以透過微創下鼻甲手術來解決」。不過運動對上呼吸道的副作用不只在鼻部,部分民眾習慣用口呼吸,當運動時呼吸量加大,可能會導致會厭炎的發生。
主要是因為鼻呼吸能維持吸入空氣的濕度,一旦用口呼吸則會導致咽喉乾燥,進而引發會厭炎。所以林偉傑醫師表示,運動時應適時補充水分保持咽喉濕潤,若合併鼻過敏導致鼻涕倒流,需同步治療鼻部問題,避免衍生其他問題。
醫師強調,運動有益身心,但是運動後出現鼻塞、鼻水流不停、咽喉不舒服等呼吸道困擾,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診療。至於感冒的時候應該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因為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反而會增加身體壓力荷爾蒙、抑制免疫反應,讓感染加重,適度的運動、良好的呼吸,才是讓身體健康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