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美政府停擺36天史上最久!影響範圍、經損規模一次看

發布時間:2025/11/06 13:52:30
更新時間:2025/11/06 14:13:29
FaceBookCopyLine
美政府停擺36天史上最久!影響範圍、經損規模一次看

圖、文/CTWANT

美國聯邦政府的運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擺!這場由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國會之間爆發的預算僵局,已成為美國史上最長的政府關門危機,且至今仍未出現明確的終點。

美國聯邦政府的運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擺!這場由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國會之間爆發的預算僵局,已成為美國史上最長的政府關門危機,且至今仍未出現明確的終點。

據《BBC》統計,約有140萬名聯邦公務員目前被迫放無薪假,或在沒有薪水的情況下工作。雖然政府停擺在美國政治史上並不罕見,但這次的情勢格外緊張,因為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2025年1月重返白宮後,立即著手大幅縮減聯邦政府規模,並揚言將利用這次預算危機進一步推動人員裁減。

政府癱瘓的根源:兩黨無法妥協的對立

政府之所以停擺,起因於共和與民主2黨未能在10月1日通過新的預算案。依照美國制度,聯邦政府的支出計畫必須經國會批准,再交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目前共和黨掌控國會2院,但在參議院中未能取得通過預算案所需的60票門檻,使民主黨仍保有部分談判籌碼。

民主黨要求預算案中納入延長健保稅收抵免的條款,以降低數百萬美國人的保險成本,同時撤銷川普對「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的刪減,這是1項支援老人、身心障礙者與低收入族群的政府醫療制度。民主黨人也堅決反對削減聯邦衛生機構的經費。

眾議院雖通過1項臨時法案以避免停擺,但參議院最終未能批准。於是,美國政府自10月1日正式關門,這是近7年來首次。截至美東時間11月5日,停擺已進入第36天,超越2018至2019年間川普1.0創下的35天紀錄。

白宮的強硬立場與國會的拉鋸

結束停擺的唯一途徑,是讓參議院的2黨達成川普願意簽署的妥協方案。然而,數次投票均告失敗。共和黨主張應先處理健保補助問題,再單獨通過所謂「乾淨決議案」(clean resolution),即不附加其他條件的預算案。而川普政府也拒絕讓步,認為最終責任將落在民主黨身上。

對此,民主黨堅信他們爭取平價醫療的訴求深受選民支持,同時黨內進步派也要求領導層「硬起來」,避免重蹈2025年3月預算談判時過早讓步的覆轍。儘管如此,部分分析人士指出,2黨中的溫和派議員正努力在11月27日感恩節前達成協議。

哪些政府服務停擺?哪些仍在運作?

聯邦政府關門並不代表一切服務完全停擺。被認定為「必要」的服務仍持續進行,但多數員工未能準時領薪。例如,邊境保護、執法人員、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人員、以及醫院醫療人員仍須照常上班。然而,由於航空管制員被迫無薪工作,許多人為了維持生計只好請假兼差,航班也因此被迫延誤或取消。

與此同時,數以萬計被視為「非必要」的聯邦員工已被迫休無薪假。而美軍原本預計10月中無法領到薪水,後來川普政府雖然緊急撥款暫時解決問題,但眾議院議長強森(Mike Johnson)警告,這只是「臨時止血」,未來仍可能再度出現問題。

美國補充營養協助計畫(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SNAP,簡稱食物券計劃)也出現資金短缺。約4100萬美國民眾在10月底被通知,食物補助恐將中斷。川普政府為此在11月3日宣布動用緊急基金暫時支撐1個月,但12月1日前恐再面臨新一輪危機。

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與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支票仍在發放,但資格審核與卡片發行作業延遲。由聯邦資助的幼兒園及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博物館等多數機構則關閉,全美部分國家公園與紀念碑亦暫停開放,包括舊金山灣區的阿爾卡特拉斯島(Alcatraz Island,惡魔島)與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的內部。

與過去2018至2019年的政府停擺不同,當時公園因未封閉且缺乏管理,引發人為破壞與盜竊案。這次政府選擇直接關閉以預防類似事件重演。

教育體系方面,由於多數美國學校由州政府出資,雖然聯邦獎助金與學生貸款可能延遲,但由於多在夏季發放,教育部長表示短期內影響有限。

此外,郵政服務也未受影響,因美國郵政署(US Postal Service)不依賴國會預算運作。值得注意的是,國會議員在政府關門期間仍照常領薪,該慣例已引發媒體及社會的強烈批評。

川普的策略:讓政府「關久一點」

過去的美國總統多視政府長期停擺為政治毒藥,因其直接影響民生。然而,白宮這次似乎並不急於恢復政府運作。川普也明確表示,他無意延續「停擺結束後補發薪水」的慣例,並考慮趁此機會「永久解雇非必要人員。」他在停擺前一天的9月30日曾公開表示「我們會裁掉很多人。」

就連白宮也警告,那些被迫放無薪假的員工可能不會在停擺結束後獲得補薪。10月7日,川普再度強調:「能不能補發薪水,要看對象。有些人不值得被照顧。」

民主黨眾議院領袖傑佛瑞斯(Hakeem Jeffries)對此強烈駁斥:「法律很明確,所有被迫休假的聯邦員工都有權獲得補發薪水,沒有例外。」據悉,白宮稍早試圖裁減約4,000名聯邦員工,但遭聯邦法院暫時禁止,目前政府正在上訴。

停擺的經濟代價:每週損失150億美元

歷史上,政府停擺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通常短暫,類似於1場颶風帶來的暫時性干擾。然而,此次關門危機的損失卻非常顯著。

政府停擺會導致貸款審批、企業許可、上市審查等業務全面延誤。據估計,每天約有8億美元的新聯邦合約無法簽署,許多承包商(尤其是小企業)因此蒙受巨大損失,且他們無法像政府員工那樣獲得補薪。

分析師也預估,政府關門危機每週將使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1至0.2個百分點,折合損失約150億美元。若停擺持續,這些損失恐難以彌補,並可能削弱11月與12月的假期消費。

更令人憂慮的是,川普若落實裁員與取消聯邦項目,經濟傷害恐進一步擴大。加上政府暫停發布關鍵經濟數據(如月度就業報告),聯準會(Fed)等政策制定者恐在資訊不足下誤判形勢。

歷史回顧:美國政府的「停擺傳統」

政府停擺是美國政治獨有的現象。過去半世紀已發生多次,僅川普1.0任內就有3次。上一次發生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爭議焦點是墨西哥邊境圍牆的經費。最終因航管人員無薪工作1個月後集體請病假,導致航班大亂,才迫使川普政府屈服。

美國政府立法部門底下,負責向國會提供預算和經濟資訊的聯邦機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算,那次政府停擺導致的經損達110億美元,其中有30億元為永久損失。

但該現象並非川普首創。1980年代,共和黨籍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任內也曾發生多達8次的停擺,雖然大多數的時間都相當短暫。民主黨籍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亦在1995年經歷21天的停擺;同黨的歐巴馬(Barack Obama)則是在2013年經歷了16天的政府關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