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啟辰報導】隨著國人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持續攀升,已成為僅次於肺癌、大腸癌的第三大癌症威脅,這使得外科治療的策略與技術更受到廣泛關注。在攝護腺癌的根除性治療中,「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因其在精準度與功能保存方面的特性,近年於臨床上被廣泛運用。然而,這項高科技術式背後的原理、醫師的養成修煉、以及費用結構的透明度,都是患者在抉擇時必須深究的關鍵。
微創≠手術簡單!醫解析達文西微創手術的高精密操作特性
對於「微創」一詞,許多民眾直覺地將其等同於「傷口小、手術簡單」。事實上,振興醫院一般泌尿科蔡昇翰醫師指出,微創的精髓並不在於降低手術本身的複雜性,而是利用更為精密的器械與創傷最小化的途徑,達成與傳統開放手術相同的治療目標,同時追求術式在操作方式上的不同優點。古老外科訓練的有一說是「大傷口、大贏家」,醫師需以大切口換取足夠的視野與操作空間。但自鑰匙孔手術問世以來,外科手術的趨勢已徹底轉向。達文西機器手臂的應用,在臨床上可觀察到有助於改善患者術後的整體恢復狀況,其特點在於協助醫師以更小的切口進行操作,並在部分情況下可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恢復時間與降低疼痛感。此外,達文西系統提供了放大數倍、高解析度的三維(3D)立體視野,配合七軸自由度、遠超人手極限的靈活器械,使醫師能在出血量減少、視野更清晰的情況下進行精準的剝離、切除與重建縫合。臨床觀察顯示,這樣的技術應用有助於提高手術中腫瘤切除與功能保存的平衡。此外,選擇手術也為患者保留了重要的「後手」,若不幸局部復發,仍可選擇放射線治療作為第二線方案,為長期監測提供了更靈活的空間。
達文西機器手臂難在哪?醫曝:「沒有觸感」是最大挑戰
儘管達文西機器手臂具備尖端的機械性能,但它對外科醫師的操作技能是缺乏手感回饋的挑戰。蔡昇翰醫師坦言,傳統外科依賴觸覺判斷組織的硬度與縫線的張力,而達文西機器手臂則完全仰賴視覺。這項技術的學習過程,被他形象地為操作一場高難度的「空間遊戲」,類似於「電流急急棒」,醫師需在虛擬空間中建立精準的立體協調感。最關鍵的養成,在於醫師必須從視覺訊號中重新建立「觸覺感知」。他解釋,大腦透過觀察線的粗細、組織微小的變形、或是顏色的細緻變化,來感知組織的柔軟度或縫線的張力。這種視覺上的極度敏銳性,在累積足夠案例量後,會讓醫師的大腦產生一種內在的「觸覺錯覺」,從而能精確地判斷操作的力度。
達文西微創手術一次要多少?醫師解析費用差異
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微創手術始終是患者關心的焦點。蔡昇翰醫師指出,我國健保雖給付根除性手術本身,但機器人手臂上所使用的專用精密耗材,例如剪刀、電燒器、縫合器等,則完全屬於自費範疇,這些費用佔據了手術總成本的大部分。然而,最終的實際費用仍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例如醫院的收費結構、住院天數、手術耗材配置及個別病況差異等。不過,他也特別提醒,收費高低絕非衡量手術品質的唯一標準,患者在選擇時,更應將醫師的臨床經驗、手術案例數以及醫院的整體資源與醫療團隊納入綜合考量,而非僅以價格作為決定性的依據。
選擇醫師有哪些關鍵?專業證照、案例數、醫病溝通是參考指標
面對眾多選擇,民眾應如何挑選出具備頂尖技術的主刀醫師?蔡昇翰醫師建議,專業評估應著重於三大關鍵:首先,最直接且可靠的方式是確認醫師是否具備相關外科學會頒發的達文西手術認證,以確保醫師受過完整的專業訓練。其次是累積的臨床案例數量,累積數十例與數百例的醫師,在手術熟練度、精準度及應變能力上存在實質差異,但案例數可能與熟練度相關,仍需依個案情況評估,不可單純以案例數判斷手術效果。最後,醫病溝通的透明度不可或缺。醫師必須主動且坦誠地告知患者手術的預期成果、潛在風險,以及包括自費耗材在內的所有預估費用,確保患者在充分知情下,做出最符合自身病況與期望的醫療決策。
【延伸閱讀】
退休老師攝護腺癌轉移對荷爾蒙治療失效 PSMA助精準診療延長生存期
攝護腺癌治療邁向精準化 國際專家交流海福刀「局部治療」應用經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