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你有深夜腳腫如球,被劇痛驚醒的經驗嗎?當心痛風性關節炎找上門!一名40多歲男子深夜突然大腳趾紅腫劇痛、無法行走,以為是不小心腳扭傷,後來到新竹臺大分院檢查,確診罹患「痛風性關節炎」,經藥物治療後才改善。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王恭宇醫師提醒,痛風背後的高尿酸,與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透過健保已納入給付的基因檢測,能有效預防用藥時,產生嚴重過敏反應,是近年痛風治療邁向精準醫療的重要關鍵。
尿酸結晶沉積關節 猶如細小針頭刺骨
王恭宇醫師指出,痛風是因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
急性期先止痛 長期控制尿酸才是關鍵
至於在治療痛風上,王恭宇醫師解釋,大致可分為急性期與慢性期。
王恭宇醫師並醒,依照國內診療指引,尿酸濃度至少應維持在6.
先做基因檢測再用藥 痛風治療新觀念
不過,利用藥物降尿酸並非沒有風險。王恭宇醫師提醒,
為了降低國人用藥治療風險,王恭宇醫師指出,健保署自2022年
控制尿酸遠離痛風 藥物與生活雙管齊下
王恭宇醫師也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防治任何疾病的關鍵。
【延伸閱讀】
不只喝酒、吃海鮮可能釀痛風!營養師提醒飲食管理「2重點」揪出地雷
痛風發作吃止痛藥就好?沒發作只要控制飲食不用治療? 醫破解錯誤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