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潮健康
地緣政治風險與逆全球化 數據壁壘將成生技產業挑戰
生技新藥研發一向被視為潛在獲利巨大,也是台灣主要的產業發展政策方向。安悅訊國際健康公司執行長鄭永琪指出,生技新創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別,新藥研發、技術創新不是單一企業可達成,不同企業甚至不同國家的強項都會影響該地區生技產業型態。
比如美國憑藉強大的基礎科研與臨床試驗設計能力,在新藥市場佔有領先地位;歐洲在法規制度、臨床數據標準與藥品審批經驗上具有優勢;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與印度)則以製造規模與成本控制能力成為供應鏈關鍵。
鄭永琪表示,過去全球化不斷延展,任何藥廠想要開發新藥,必須依賴跨國合作與外部創新資源,許多大型藥廠採取跨國併購策略,收購特定領域具突破性創新的中小型公司以迅速獲得新產品線、團隊與技術平台。例如羅氏併購Genentech、輝瑞收購Array BioPharma。然而地緣政治風險與逆全球化的浪潮,是生技產業當前最險峻的挑戰,逆全球化甚至會導致數據壁壘,延緩新藥上市速度。台灣亦不能自外。
中國生技新創挾巨量資本崛起 台灣勿陷短期市場投資思維
中國生技產業的崛起與結構性排擠,是台灣最大的挑戰之一。鄭永琪觀察,過去十年,中國透過資金、技術與政策,迅速建立起全球競爭力,以政策主導協助新創公司在短期內獲得巨額投資。研發能量更不可小覷,特別在免疫療法、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等領域的突破,有望進一步吸引資本關注。
更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的藥品監管部門(NMPA)推動法規鬆綁,加速新藥審批流程,盡量朝向與國際標準接軌。醫保也將多項創新藥納入給付範圍以擴大內需市場。當然,近年的美中貿易戰甚至關稅戰,也造成華裔科學家與產業人才回流中國,人才戰對生技研發領域的影響才正要發酵。
鄭永琪指出,相較於國際藥廠巨頭或中國大型生技,台灣生技公司多屬中小規模,缺乏跨領域整合與資源協同能力,且不少經營投資者採取短期資本市場思維,未能體認生技產業不同IT產業,生命週期更長、風險更高,需要長期投入與高度耐心,台灣生技產業未來成長的契機,必須建立在加速改革、積極國際化與務實耕耘的基礎上。
台灣生技產業如何突破天花板?法規鬆綁接軌國際是關鍵
推動台灣生技產業升級,法規與制度的國際接軌是重要關鍵,尤其是業界倡議許久的法規鬆綁。鄭永琪表示,政府可比照國際規範,通過十大先進國家核准的新藥,台灣可快速跟進核准,不只縮短病患等候時間,亦能提升市場吸引力。企業則應大膽採取開創策略,將目標鎖定海外市場,特別是資金、市場規模最龐大的美國,透過國際策略合作,積極尋求赴美掛牌或爭取跨國藥企投資,提高國際能見度並取得全球資源。
鄭永琪強調,台灣生技圈應該要有「國家隊」精神,透過策略聯盟或產業聚落整合,共享臨床試驗、法規服務與國際行銷資源以提升整體競爭力,避免各自為戰。更重要的是,企業領導人必須具備全球視野,善用外商專業經理人以引進跨國經驗與營運模式,唯有加速國際化進程,才能更快具備與美、歐藥廠競爭的條件規模。未來若能建立穩固的臨床與研發基礎,累積國際聲譽與信任值,台灣仍有望在全球醫藥創新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安悅訊國際健康公司執行長鄭永琪指出,推動台灣生技產業升級須法規與制度國際接軌,政府應比照先進國家加速新藥核准,縮短病患等待並提升市場吸引力。企業則需拓展海外市場、爭取跨國合作與赴美掛牌,藉策略聯盟與產業聚落整合資源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