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法國文化界在19日上午傳來令人難以置信的震撼消息,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的阿波羅長廊(Galerie d’Apollon),竟在開館後半小時,遭4名偽裝成工人的劫匪闖入,7分鐘內盜走9件無價的王室珠寶,包括法國歷史上最後1位皇后歐仁妮(Impératrice Eugénie)的王冠與頭飾。
法國文化界在19日上午傳來令人難以置信的震撼消息,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的阿波羅長廊(Galerie d’Apollon),竟在開館後半小時,遭4名偽裝成工人的劫匪闖入,7分鐘內盜走9件無價的王室珠寶,包括法國歷史上最後1位皇后歐仁妮(Impératrice Eugénie)的王冠與頭飾。
據法國月刊藝術雜誌《Beaux-Arts》的報導,10月19日上午9時30分至9時40分之間,4名身穿黃色反光背心、頭戴安全帽的男子,從停在密特朗碼頭(Quai François-Mitterrand)的1輛貨車中展開行動。他們在眾目睽睽下透過雲梯車,直通阿波羅長廊窗戶,這是珍藏法國王室珠寶的名廳,被視為「國寶級聖殿」,幾乎無人想像它會被攻破。

幾分鐘內,這群劫匪以切割機破窗而入,迅速打開2個玻璃展示櫃:其中1個陳列「法蘭西第二帝國」(Second Empire,1852至1870年)時期的珠寶,另1個則展示19世紀初(1800至1852年)各君主的珍品。他們掠走了9件具有「無可估量歷史價值」的珠寶,約佔展品的一半。整個行動僅持續7分鐘,過程中無人受傷。
對此,法國內政部長努內茲(Laurent Nuñez)也向法國公共廣播電台(Radio France)證實:「這是1次精準、專業且預謀明確的行動。」

被盜的9件寶物之一,包括法蘭西第二帝國唯一皇后、法國歷史上最後1位皇后的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之妻歐仁妮(1826至1920年)的王冠,隨後竟在羅浮宮外被發現,已破裂成碎片。
據悉,阿波羅長廊長達60公尺,以金箔與壁畫裝飾,自16世紀起便是王室珠寶的收藏聖殿。原始的「法國王冠珠寶」(Diamants de la Couronne)收藏始於1532年,由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er)建立,但法蘭西第二帝國垮台後,大部分藏品被法國政府拍賣。羅浮宮現存的只是這份傳奇收藏的一小部分。
失竊的無價珍寶
在「第二帝國珠寶」櫃中,唯一倖存的是出自珠寶師克雷默(François Kramer)之手的珍珠鑽石肩針。而劫匪奪走的4件歐仁妮皇后珍品,則包括:已尋回但損毀嚴重的王冠,這頂王冠由宮廷珠寶商勒蒙尼耶(Alexandre-Gabriel Lemonnier,1808至1884年)打造,以黃金雕成飛鷹,鑲嵌2,490顆鑽石與56顆祖母綠。
再來則是由212顆珍珠(其中17顆為梨形巨珠)與1,998顆鑽石組成的珍珠鑽石頭飾(Diadème de perles et diamants),該頭飾原在1887年被政府出售,直到1992年才由羅浮宮之友協會(Les Amis du Musée du Louvre)以600萬歐元買回,原定於12月10日在海軍府(Hôtel de la Marine)展出。
另外2件則是同樣由克雷默打造、鑲有2,438顆鑽石的巨型胸結(Grand nœud de corsage,1855年),以及由巴普斯特(Alfred Bapst)設計並以鑽石製成的十字吊墜胸針(Broche-reliquaire)。
與此同時,另1個收藏1800至1852年間各王后珠寶的展櫃也遭洗劫。被盜寶物包括: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的第2任妻子瑪麗皇后(Marie-Louise)的祖母綠鑽石項鍊(32顆祖母綠、1,138顆鑽石)與耳環,由珠寶師尼鐸(François Régnault-Nitot)於1810年製作;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er)之妻瑪麗亞王后(Marie-Amélie),以及拿破崙三世之母奧坦絲王后(Hortense de Beauharnais)的部分藍寶石鑽石套飾。
而展櫃中其他珍品,如拿破崙一世第1任妻子約瑟芬皇后(Joséphine de Beauharnais)的珍珠鑽石耳墜,以及路易十六(Louis XVI)長女安古蘭公爵夫人(Duchesse d’Angoulême)的紅寶石手鐲與祖母綠鑽石冠(共40顆祖母綠與1,031顆亮鑽),則倖免於難。
值得注意的是,收藏1530至1789年間法國王冠珠寶的展櫃,竟沒有被下手。其藏品包括著名的「攝政王鑽石」(Le Régent),這顆重達140.64克拉、被譽為「歐洲最美鑽石」的寶石,曾裝飾在路易十五(Louis XV)與路易十六的王冠上。
有內部共犯?
事發後,巴黎警察局刑事警隊的打擊組織犯罪科(Brigade de Répression du Banditisme,BRB)與打擊文化財產販運中央局(Office Central de Lutte Contre le Trafic de Biens Culturels,OCBC)已接手調查。
內政部長努內茲指出:「這是1場高度專業的劫案,明顯經過周密勘察,涉案者或為外籍團夥。」他補充:「我們已動員警察總局的所有中央單位,全力追緝犯人。這支部門在同類案件中的破案率超過5成,我對結果充滿信心。」警方目前已尋獲其中1輛犯案用機車。
同日下午,《藝術論壇報》(La Tribune de l’Art)主編里克內(Didier Rykner)在「法國電視一台」(LCI)披露1項耐人尋味的線索。據匿名消息人士稱,劫匪破窗而入的那扇落地窗,其警報系統早已「故障數月」,經常誤報,最終被「暫時停用」。若屬實,將意味著館內安全存在重大漏洞,甚至可能有內部共犯。不過,法國文化部隨即闢謠稱,該警報在案發當下「確實有響起。」
法國博物館搶劫、竊盜案頻傳
羅浮宮遭劫並非孤例。近1年來,法國博物館頻繁傳出重大犯罪案件,包括2025年9月,位於法國中南部城市里摩日(Limoges)的「阿德里安-杜布歇國家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Adrien-Dubouché),有珍貴瓷器遭竊;同月,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也發生金礦樣本失竊案。
2024年11月,法國中部城市帕萊勒蒙尼亞勒(Paray-le-Monial)的「希隆博物館」(Musée du Hiéron)更傳出武裝搶案。歹徒持槍與電鋸,奪走珠寶工匠尚美(Joseph Chaumet)製作的國寶級聖器「Via Vitae」,總價約4百至7百萬歐元,其部分碎片於今年2月在河中尋獲。
同月,巴黎「康納克·傑伊博物館」(Musée Cognacq-Jay)也遭4名蒙面男子以斧頭與棒球棍闖入,搶走7件18世紀的鑲寶煙盒,這些藏品由羅浮宮、英國王室收藏與「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共同出借,其中5件於今年10月中尋回。
這些重大案件引發外界對法國博物館安全體系的嚴重質疑。對此,法國內政部與文化部均在19日承認:「我們的文化機構確實存在極大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