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潮健康
育齡女性的健康議題近年受到高度關注,其中「子宮肌瘤」更是隱形卻普遍的困擾。臨床統計顯示,育齡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盛行率高達25%,也就是每4位女性就有一人受到影響,但由於初期症狀多不明顯,許多患者往往在例行健檢或超音波檢查時才發現異常。
《FJ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整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荷爾蒙失衡、壓力、飲食習慣等因素息息相關。她整理出肌瘤生成的主要成因、5大症狀,並分享4種飲食建議與地雷食物,提醒女性透過飲食管理,有助維持荷爾蒙平衡、維持良好生理循環。

子宮肌瘤的成因與風險因子
子宮肌瘤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瞭,但研究指出,以下因素可能與其發生有關:
- 荷爾蒙影響:雌激素和孕激素被認為與子宮肌瘤的生長有關。這些荷爾蒙在女性生育年齡期間的水平較高,可能促進肌瘤的形成和增長。
- 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子宮肌瘤病史的女性,罹患此病的風險較高。
- 種族差異:研究發現,非裔女性在較年輕的年齡就可能出現子宮肌瘤,且症狀較為嚴重。相比之下,白人女性的發病年齡較晚,症狀也較輕微。
- 肥胖與體重指數(BMI):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較高。
- 月經初潮年齡:月經來潮較早的女性,可能因長期暴露於雌激素,增加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
- 未曾生育:未曾懷孕或生育的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較高。
- 飲食習慣:高紅肉攝取與子宮肌瘤的風險增加有關,而高纖維、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飲食可能有保護作用。
子宮肌瘤的5大症狀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但初期多無症狀,讓許多女性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罹患。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研究,患者通常是因為以下五種狀況去就醫,才意外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
- 症狀1:經血量過多、有血塊參雜。
- 症狀2:容易感到頭暈、疲勞。
- 症狀3:排尿頻率莫名增加。
- 症狀4:慢性骨盆腔疼痛。
- 症狀5:難以受孕。
子宮肌瘤飲食4大關鍵食物
面對子宮肌瘤,除了定期檢查,日常飲食也能成為守護子宮的重要力量。以下整理出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建議:
-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
建議食材:全穀類(燕麥、糙米、蕎麥)、豆類、蔬菜、水果
作用:高纖維飲食有助於降低血中雌激素濃度,維持代謝健康。
- 選擇富含植物性蛋白的食物
建議食材:豆腐、黃豆、扁豆、豆漿
作用:植物性蛋白可避免過多動物脂肪攝取,對荷爾蒙平衡更有利。
- 增加抗氧化營養素攝取
建議食材:莓果、番茄、深色蔬菜(菠菜、甘藍)、堅果
作用:抗氧化成分有助降低自由基傷害,維持子宮細胞健康。
- 適量攝取優質脂肪
建議食材:深海魚(鮭魚、鯖魚)、亞麻仁油、橄欖油
作用: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抗發炎與荷爾蒙調節,避免子宮肌瘤惡化。
子宮肌瘤的飲食禁忌
以下將介紹四大類建議避免攝取的食物,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
- 禁忌1:蟹黃、魚卵、蝦卵
子宮肌瘤患者應少吃蟹黃、魚卵和蝦卵,這類食物富含動物性荷爾蒙,可能促進肌瘤生長。
- 禁忌2:高脂肪肉類
高脂肉類如豬大腸、豬蹄膀、梅花肉、雞心、牛腱肉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可能間接影響女性荷爾蒙平衡。
- 禁忌3: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如炸雞、薯條、薯片及速食麵等,容易在烹調過程中生成自由基,若攝取過量,會提高體內氧化壓力,可能對子宮肌瘤造成負面影響。
- 禁忌4:精製糖食物
糖是促進發炎的因子,隱藏在手搖飲、甜點、餅乾及麵包中,攝取過多容易造成體重及體脂上升,可能增加子宮肌瘤的風險。

圖說:定期檢查+飲食搭配,全面守護子宮健康
透過飲食調整,給子宮最溫柔的呵護
子宮肌瘤雖然常見,但並非完全無法掌控。它提醒我們,健康值得被關注與呵護。每位女性都能擁有舒適的生理循環,這並非遙不可及。透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中慢慢累積身體的穩定與自在,感受到健康帶來的細微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