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義大利堅守黃金全球第3多台灣第13 金價飆漲國庫大進帳

發布時間:2025/10/16 10:54:15
更新時間:2025/10/16 10:54:15
FaceBookCopyLine
義大利堅守黃金全球第3多台灣第13 金價飆漲國庫大進帳

圖、文/上報

義大利近幾年來無論是債券或是銀行,常捲入市場危機,不過現在義大利央行巨大的黃金儲備隨著金價飆漲,國庫獲得意外之財。

義大利央行自1940年代遭納粹掠奪後,就開始重新屯購黃金,儘管歷經多次金融危機和國債飆漲,都無視外界喊賣的呼聲,堅守住黃金儲備。
 
路透社報導,義大利央行目前擁有2452噸黃金,按照目前金價,價值約3千億美元,相當於該國去年13%的支出。義大利央行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國家黃金儲備,僅次於美國和德國,在義大利之後分別為法國、中國、瑞士、印度、日本、荷蘭和波蘭,台灣則以423.6噸排名第13。
 
義大利對黃金的喜愛可以追溯至數千年之前,早在古羅馬之前,伊特拉斯坎(Etruscan)就已經非常專精煉金術,而奧羅斯(aureus)金幣成為羅馬帝國的貨幣基礎。幾百年後,弗羅林(fiorino)金幣在中世紀歐洲非常具有影響力,有如目前的美元。
 
 

黃金是危機時的最後手段

 
義大利近代的黃金政策則是受到戰爭影響,德國納粹在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協助下,掠奪了120噸黃金,而在二戰末期,義大利的黃金儲備量只剩下20噸。
 
在戰後「經濟奇蹟」時期,義大利變成出口導向的經濟,大量外幣流入,主要都是美元。而根據義大利央行的紀錄,部分已經轉換成黃金。義大利的黃金儲備在1960年代曾經高達1400噸,其中包括被掠奪的黃金,在1958年取回了4分之3。
 
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時,全球經濟動盪,義大利央行為了彌補外資撤出的缺口,曾在1976年用黃金儲備中的41300塊金磚做抵押,向德國聯邦銀行貸款20億美元。不過不同於英國和西班牙,義大利拒絕在經濟低迷時拋售黃金,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也堅守不放。
 
義大利央行前副總裁盧西(Salvatore Rossi)曾在2008年著作《黃金》(Oro)形容,黃金就像家中的銀器,就像祖父珍貴的手錶,是危機時的最後手段,任何破懷國際社會對一個國家的信心的危機也是如此」。
 
 

義大利央行堅持不賣黃金減國債

 
有鑑於西方國家仍將黃金視為最後保障,在全球經濟秩序重建後,各國央行又開始重新囤積黃金。義大利央行的金庫目前持有約81萬1731枚金幣,重達4.1噸。該金庫被暱稱為「聖器收藏室」。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截至去年底,義大利官方的外匯存底中有將近75%是黃金,高於歐盟的66.5%,台灣則是5.9%。
 
義大利央行位於柯赫宮(Palazzo Koch)的地下金庫,距離羅馬競技場僅數步之遙,儲存約1100噸黃金,與此同時,義大利的國債已經超過3兆歐元,預計明年將達GDP的137.4%,外界一直呼籲出售黃金來削減國債,或是用來投資基礎公共服務,讓民眾受惠,但央行都未有動作,也不予置評。
 
米蘭波柯尼管理學院(SDA Bocconi School of Management )院長卡賽利(Stefano Caselli),目前全球格局重塑,(金價)市場價格已經前所未見地翻漲數倍,穩定幣和加密貨幣等數位資產正在拓展是利,中央銀行目前握有最熱門的資產」,「他們不賣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