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網路近日掀起一場關於疫苗注射意外的爭議,有網友在Threads上發文表示,其家人在公司施打流感疫苗後,手臂竟被針頭劃出一道長達4.5公分的刮痕,引起大量網友熱議與醫療界討論。但ICU名醫陳志金在看完照片後,認為十分不可能。
根據網友發文表示,當時是由合作醫院派遣護理人員上門替員工施打疫苗。據描述,被注射者身高173公分、護理師個子較矮,雙方皆採站姿施打,受種者左手插腰、注射於左臂肌肉處。拔針後,針頭疑似劃至接近手肘位置,當下僅感覺被劃到,護理師也連忙道歉。由於剛接種完疫苗,被注射者未立即檢查,直到晚上回家拆開包紮後,才發現手臂出現明顯紅腫與線狀傷痕。
該名網友在後續貼文中進一步說明,推測可能因護理師與被注射者有身高差,加上左手插腰導致手臂角度外張,拔針時若往下抽,便有機會劃過皮膚形成細長痕跡。
網友表示,傷口靠近手臂下方(手肘處)較淺、上方較深,形狀如同被塑膠尺劃過的紅線,並非開放性傷口。貼文中提到,當事人並未為難護理師,但希望此事能提醒民眾「打針時也可能發生意外外傷」。

事件曝光後,不少網友質疑真實性,也有人認為護理師的施打角度確實可能導致擦傷。對此,ICU醫師陳志金在Facebook發文分析,從醫學角度來看,此案例的描述「極不合理」。他指出,疫苗注射位置應在上臂外側偏上的三角肌,而非手臂後側靠下的三頭肌部位。若如貼文所述,傷口長達4.5公分且接近手肘,「那就不是正確的注射位置」。
陳志金進一步解釋,護理師在拔針時應採「垂直」方式抽出,不會出現「往下拉」的動作,因而幾乎不可能形成如此長的刮痕。他也指出,若照片中傷痕如外界描述般粗大,對應25號針頭的直徑並不合理。他懷疑傷口可能是被其他物品刮傷,例如衣物、包包邊緣或金屬面,並呼籲外界「不要輕率認定是施打技術不當」。
針對原PO提及身高差導致注射角度偏低的可能性,陳志金回應,疫苗接種通常會讓民眾坐下進行,不僅能調整角度,也避免暈針或跌倒,因此站姿施打本身就非常規。
陳志金提醒,在真相未釐清前,不應以單一事件責難醫護人員。他呼籲民眾保持理性,避免因未經證實的照片或個案敘述而對醫療體系產生不信任,導致接種意願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