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2日電)中秋、雙十連假一波接一波,和親友聚餐後,不少民眾選擇「輕斷食」急救。醫師提醒,斷食非萬靈丹,其中孕婦、青少年、血糖控制不佳及使用降血糖藥者,切勿嘗試,以免傷身。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2日電)中秋、雙十連假一波接一波,和親友聚餐後,不少民眾選擇「輕斷食」急救。醫師提醒,斷食非萬靈丹,其中孕婦、青少年、血糖控制不佳及使用降血糖藥者,切勿嘗試,以免傷身。
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的「168斷食法」,與禁食14小時、進食10小時的「1410斷食法」,不少藝人與網紅曾分享自身經驗。開業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近期透過新聞稿提醒,大餐過後利用輕斷食,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不能把進食時段當作大吃大喝藉口。
「輕斷食」進食時段絕對不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陳威龍進一步解釋,斷食後腸胃處於空腹狀態,如果一開始就吃高糖或高澱粉食物,血糖會像雲霄飛車般急速升降,造成血糖震盪;不僅容易導致暴食、體重反彈,長期下來與胰島素阻抗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陳威龍建議,「輕斷食」進食時段遵循4大飲食原則,第1點是「原型食物為主」,以蔬菜、瘦肉、魚、蛋、豆腐或低升糖指數(低GI)澱粉,如地瓜、糙米為主,盡量避免加工、高糖與油炸食物;第2點為「均衡營養」,採取2份蔬菜、1份蛋白質、1份全穀澱粉原則。
第3點是「控制份量」,陳威龍表示,即使進食時段縮短,仍建議分2至3餐,每餐8分飽,避免報復性大吃;第4點則為「掌握順序」,建議依照先喝水,再吃肉類等蛋白質與蔬菜,最後才吃澱粉類和水果,這樣的順序進食,才能延緩血糖上升並維持飽足感。
大餐過後利用「輕斷食」,雖然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並非人人都可以嘗試,陳威龍點名孕婦、青少年、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或正在使用降血糖藥物的患者,都不建議自行嘗試任何斷食方式。
如果在斷食過程中出現頭暈、心悸、暴食反撲,或因過度極端斷食,導致月經紊亂、肌肉流失,就代表身體已經承受過度壓力,應及早尋求醫師或營養師協助。陳威龍說,與其一味追求少吃,不如專注於吃得對、持續得久,才是長久維持健康與體重控制的關鍵。(編輯:吳素柔)1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