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潮健康
流感疫情升溫,根據疾管署(7)日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週(9/28-10/4)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數為150,251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3.5%。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指出,今年流感疫情較往年提早兩個多月升溫(9月開始),推估 10 月中至下旬將達高峰。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已於10月1日開打,羅一鈞署長表示,開打僅四天已有逾百萬人施打,或許下兩週會出現反轉。
羅一鈞署長也提醒到,流感已逐漸「去季節化」,呼吸道傳染病威脅不容忽視,民眾應積極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隨著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若呼吸道疾病大規模流行,醫療量能勢必承受更大壓力。為此,疾管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提醒唯有全面落實「三大防線」 ── 積極接種疫苗、善用快篩檢測、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並減緩醫療體系的負擔。

多重呼吸道疾病衝擊醫療量能!學會籲落實三大防線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2025)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近期流感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率也持續上升,顯示呼吸道疾病威脅仍伺機而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醫師指出,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是從「急性全球大流行」轉為「常態化存在」的疾病,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除了新冠,流感、RSV 與肺炎鏈球菌等多重呼吸道疾病也在加重威脅,對65歲以上長者、重症患者尤為危險,恐引發急性肺炎、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使死亡率翻倍,不只家屬負擔沉重,也會使急重症人數攀升,衝擊醫療量能。目前四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中,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已有公費疫苗可施打,RSV 則開放自費接種,民眾可向醫療院所諮詢。

認知高、行動低!長者疫苗覆蓋率不足恐成防線破口
因應疫情邁入第五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針對全台 18 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共收集 1,068 份樣本,結果顯示逾五成民眾認為四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仍具威脅,其中以新冠最令人擔憂。但實際根據疾管署所公布的數據,65 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率卻偏低──每年須接種的新冠疫苗JN.1接種率僅20.3%、2024年整年度流感疫苗僅接種43.9%,而長年推動需完整接種兩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截至今年4月底僅 24.9%。顯示民眾認知與行動間仍存落差。
50歲以上民眾未接種疫苗的主因,除不符合公費資格外,還包括擔心副作用,甚至誤以為「曾感染或接種過新冠疫苗」即可具足夠保護力。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醫師表示,雖然民眾普遍認知呼吸道疾病威脅仍高,仍呼籲高風險族群及其家屬應積極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
在就醫選擇上,約 6% 民眾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會直接選擇急診,希望獲得立即診斷與治療,或認為大醫院檢查更精準,顯示民眾對「精準診斷、立即治療」的需求仍高。調查也發現,民眾因疑似新冠就醫時,仍有七成醫護會主動詢問症狀與接觸史並建議快篩,防疫作為持續落實。雖然民眾在就醫分級及醫護對呼吸道疾病的警覺性已有進步,但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仍應保持警覺、遵守呼吸道禮儀並進行快篩,以便及早用藥,降低重症風險。

強化長照與社區防線 學會籲支持感管師、減輕醫療壓力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詹明錦秘書長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感染管制師扮演守護醫院感染防線的重要角色,從院內感染監測與通報、隔離措施的落實、教育訓練的推動,到面對突發疫情時的即時應變,都仰賴高度的專業與韌性。其中長照機構是高風險族群聚集的場域,一旦發生感染事件,極容易引發群聚擴散,造成重症與住院人數增加,衝擊整體醫療量能。
詹明錦秘書長認為,感染防治的重點不僅在醫院,更應延伸至長照端與社區。唯有全面提升監測與預防能力,達到「早期預防、早期阻斷」,才能有效降低疫情對醫療體系的壓力,共同守護全民健康。與會專家也呼籲,透過疫苗接種、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基層診所早期診斷與治療,以及長照端防護網建構,才能有效減少疫情擴散。另外,民眾也應落實「三大防線」,全民攜手守護健康台灣,共創永續醫療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