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卻沒有好好休息,容易導致健康出問題。醫師警告,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腸胃功能障礙,甚至增加癌症風險,但有方法可以改善,讓身體回到平衡狀態。
劉博仁醫師在臉書專頁指出,慢性壓力會讓身體亮紅燈,背後有幾個重要的機轉:
1. HPA軸長期過度活化
壓力一來,大腦會啟動「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軸)」,釋放皮質醇,短時間能幫助應付挑戰,但如果長期處於高壓,皮質醇過高會抑制免疫系統,容易感冒、發炎久不癒;也會打亂荷爾蒙平衡,影響甲狀腺、性荷爾蒙,出現月經不規律、疲倦等問題。
2.腸道–大腦軸失衡
壓力會影響腸道菌相,破壞腸黏膜屏障,導致腹脹、腸躁症樣症狀。腸道又會反饋大腦,讓焦慮、壓力更嚴重。這就是「腸腦互動」的惡性循環。
3.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
長期壓力造成免疫監控下降、促發炎環境,讓身體處於「暗火」狀態,進而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那麼要如何緩解壓力?劉博仁醫師透露,他常跟患者說「想好的」,這3個字很有力量,選擇專注在正向思維,壓力荷爾蒙會下降,身體也會比較放鬆。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實用的方法:
1.心理調適
可以每天留10分鐘靜心呼吸或寫日記,嘗試感恩練習,每天寫下3件好事。
2.飲食建議
多吃天然食物:蔬果、全穀、優質蛋白質。增加益生菌與益生元食物(優格、泡菜、燕麥、地瓜),幫助腸道菌平衡。減少精製糖、油炸物與過量咖啡因,避免讓身體更「緊繃」。
3.運動助降壓
規律快走、慢跑或瑜伽,每週150分鐘。運動能降低皮質醇、提升腦內啡,帶來自然的快樂感。
劉博仁醫師坦言,壓力無法完全避免,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和壓力相處」,學會「想好的」,配合飲食、運動與心理調適,身體就能漸漸回到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