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減重方法靠節食?醫師提醒恐傷代謝不長久

發布時間:2025/10/06 13:20:00
更新時間:2025/10/06 13:20:00
FaceBookCopyLine
減重方法靠節食?醫師提醒恐傷代謝不長久

圖、文/潮健康

「少吃就會瘦」幾乎是許多人對減重的直覺想法,因此不少人採取激烈節食方式,甚至每天只吃一餐或靠生菜、水果度日。短期內雖然體重下降,但代價往往是新陳代謝受損,復胖更快。專精減重治療的陳裕豪醫師提醒,節食並非長久之計,反而可能帶來肌肉流失、營養不均與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隱憂。

 

為什麼節食減重容易失敗?

「很多人抱怨明明吃得比以前少,體重卻卡住不再下降,這就是身體進入省電模式的結果。」

醫師指出,人體具有「能量守恆」的保護機制。當熱量攝取不足時,身體會自動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能量消耗,以保護生命存續。

 

此外,長期節食還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1. 肌肉流失:熱量不足時,身體會優先分解肌肉供能,導致基礎代謝下降。
  2. 營養不均衡:單靠生菜水果或單一食材,容易缺乏蛋白質、鐵質、鈣質與維生素B群。
  3. 情緒與免疫失衡:在極端或長期節食情況下,部分人可能感到頭暈、疲倦或集中力下降。如有免疫疑慮應就醫評估。

 

正確減重關鍵:吃對,而不是少吃

「減重不是不吃,而是要吃對。」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飲食結構,而非一味減少份量。他建議:

 

  • 均衡攝取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缺一不可,比例應經過專業調整。
  • 優先選擇高纖食材:全穀類、蔬菜水果能延緩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
  • 攝取足量蛋白質:被認為有助於維持肌肉量,避免因減重而導致代謝下降。
  • 避免精緻糖與高油脂食物:甜點、炸物雖然熱量高,卻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與脂肪囤積。

 

「很多人誤以為節食是捷徑,但真正的成功關鍵是建立一套能長久維持的飲食習慣。」陳裕豪醫師強調。

 

運動與生活習慣同樣重要

除了飲食之外,規律運動與良好作息也是避免復胖的重要環節。
醫師建議,應結合 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與 阻力訓練(如重量訓練、核心訓練),既能燃燒脂肪,也能維持肌肉量。

 
此外,睡眠不足或長期壓力大,會影響荷爾蒙分泌,讓體重更難控制;健康減重應以每週0.5至1公斤為安全範圍,過快的體重下降往往代表流失的是肌肉與水分,而非脂肪。

醫師最後呼籲:「減重不是一場拼命的短跑,而是需要長期規劃的馬拉松。靠節食只會讓代謝越來越差,唯有吃對、動對、養成習慣,才能真正達到理想體態並守護健康。」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健康資訊與觀點分享,不構成醫療診斷或治療建議。文中提及方法與效果可能因個人體質、健康狀況與治療條件不同而大相逕庭。如有體重控制或健康疑慮,務必諮詢具執照醫師或營養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