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決急診壅塞,健保端出多項方案,其中之一就是開放「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一口氣納入給付九項適應症,成效如何?早從自今年1月即開始實行院內計畫的馬偕醫院今(2)日公布該院實施情況,累計至今已破325人接受治療,平日每天可釋出三張急診病床,且病人也因有較佳的治療環境,滿意度很高。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解決急診壅塞,健保端出多項方案,其中之一就是開放「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一口氣納入給付九項適應症,成效如何?早從自今年1月即開始實行院內計畫的馬偕醫院今(2)日公布該院實施情況,累計至今已破325人接受治療,平日每天可釋出三張急診病床,且病人也因有較佳的治療環境,滿意度很高。
健保是在今年8月起,將OPAT擴大至九大適應症,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骨髓炎、脊椎感染、敗血性關節炎、心內膜炎、術後感染及醫療器材相關感染等情況,患者通通可以在門診打抗生素,不再需要住院。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則豪表示,針對部分疾病需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人,若採用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病菌藥物治療(OPAT)模式,病人每日返院接受一次靜脈注射,單次療程約3至5天;以馬偕為例,最早開放肺炎、尿路感染、蜂窩性組織炎(軟組織感染)等病人,根據院內資料顯示,大部分的患者在完成一個療程後即可順利轉成口服藥物治療,治療完成率超過九成,有效為胸腔內科、感染科、腎臟科解決病床周轉率的問題,平均占床率減少3.7%,相當於每日可以釋出三張急性病床,轉為收治更為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
台北馬偕醫院進一步分析指出,70歲以上病人占4成,年紀最長為102歲,治療天數約2至6天,治療5天的患者占六成最多。而該名102歲的病人因咳嗽有痰被家人送到急診,診斷後屬於輕微肺炎並無其他感染或併發症,經醫師說明後,家屬決定採用OPAT方式,每日由家人陪同返院治療,讓長輩可以回到家中作息,完成療程後回診追蹤情況良好,病人滿意度極高。
馬偕醫院一般內科暨感染科主任郭建峯表示,慎選適合的病人與慎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對病人而言,可以在較為舒適的注射室進行治療,減少住院醫療支出,確保治療過程安全性,顧及生活品質,可說是「省去住院的不便,享有同樣的醫療照護」,醫院端則可以更加靈活調度住院病床的壓力,是立意良善的措施。
郭建峯提醒,要注意的是,OPAT雖具就醫彈性與便利,但治療過程仍須嚴格依照醫師指示,切勿自行停藥或中斷治療,結束抗生素治療後,應返門診追蹤評估,若療程進行期間出現發燒、傷口紅腫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應立刻返院就診,以確保治療的安全與療效。
陳則豪表示,不論是從急診或門診就醫的病人,經評估符合採用OPAT者,會安排病人週一至週六上午在鄰近急診的門診注射室施打抗生素,現場並有資深護理師隨時觀察病人情況,週日則改至急診,有效減少輕症患者在急診待床與急診病床的使用率,整體而言,有效改善急診醫護人力吃緊問題。
照片來源:馬偕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鏟子超人」再悶熱也要戴口罩! 醫曝災區空氣暗藏致病致癌危機
花蓮善款還沒停 一天多1億!最新募款破22.5萬筆、衝上6.8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