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川普收緊H-1B!北京反推「K字簽證」搶國際人才 中國網民哀鴻遍野

發布時間:2025/10/02 10:07:55
更新時間:2025/10/02 10:07:55
FaceBookCopyLine
川普收緊H-1B!北京反推「K字簽證」搶國際人才 中國網民哀鴻遍野

圖、文/周刊王

中國在8月首次宣布1項針對外國科學與科技專業人士的新簽證「K字簽證」,當時並未引起太大關注。然而,這項簽證於1日正式生效後,卻因印度媒體將其稱為「中國版H-1B」而迅速成為輿論焦點。「H-1B簽證」是美國針對高技能外籍勞工的工作簽證,近期剛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透過行政命令收緊,而印度籍人士在H-1B簽證的獲取者中占比超過7成,因此印度媒體的比喻格外引人注目。

據《BBC》報導,這篇報導在中國被廣泛轉載,引發民眾憂慮甚至反感。許多人擔心,在國內就業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政府若對外國人提供更多便利,將會加劇本已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國長期以來並非外國專業人士主要移居的目的地,如今這一政策的推出,被認為可能改變各國吸納全球人才的布局。

雖然目前尚未明確「K字簽證」是否能讓外國人真正進入中國就業,或只是方便他們入境,但中國社交媒體上已有數以萬計的網民對此提出批評。有人留言表示:「我們國內已有這麼多本科畢業生,更別提碩士、博士的人數,如今卻還要引進外國大學畢業生?」另1名微博用戶則感嘆:「這幾年推出了那麼多新政策讓大學生彼此競爭,但最後比不過一紙外國護照。」

除了憂慮競爭外,不少人也質疑中國是否真的能吸引到全球頂尖人才,更懷疑外國人能否適應中國的生活環境,特別是語言障礙與高度管控的政治體制。同時,輿論中也出現不少帶有排外與歧視色彩的言論,尤其針對印度人士的評論居多。

由於反彈過於強烈,中國官媒不得不介入降溫。《環球時報》9月29日發表評論,稱「K字簽證」是讓世界看見「1個更加開放與自信的新時代中國」的契機。而《人民日報》則在隔天刊登題目為〈曲解K字簽證,只會誤導公眾〉的評論文章,強調中國比以往更需要全球人才。

關於「K字簽證」的具體內容,中國官方目前提供的資訊仍相當有限。根據政府先前的說明,該簽證主要面向STEM領域(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外國人士,並涵蓋教育、科研、文化交流、創業與商務等活動。

申請人必須畢業於中國或海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並持有本科或以上學位,或在這些機構任教、從事科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申請人無需依附於中國本地雇主即可獲得「K字簽證」,並享有更多入境次數、簽證效期及停留時間上的彈性。不過,官方與媒體仍未正面回答最關鍵的問題:這是否等同於工作許可?

《環球時報》特別澄清該簽證「並非簡單的工作許可」,而《人民日報》則指出此舉「將便利年輕的外國科技專業人才在中國工作與生活」,但同時強調「不應等同於移民」。中國外交部表示,更多細節將由駐外使領館陸續公布,但並未透露具體時間表。

這項政策推出的時機,正值美國收緊「H-1B簽證」申請之際。川普政府大幅提高「H-1B簽證」申請費用的舉措,已在印度與中國等勞工輸出大國引發爭議。相較之下,中國正積極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吸納海外人才,並透過免簽、科研交流與學術引進等措施,提升其國際形象。截至7月,中國已與75個國家簽署免簽協議,一些知名學者更已離開美國高等學府,轉而投身中國大學。

然而,專家也提醒,「K字簽證」並非沒有挑戰。商業情報平台「Asia Briefing」編輯因特雷塞(Giulia Interesse)指出,網友的反彈聲浪顯示中國社會對「外國人享有特權」的質疑由來已久。政策若缺乏有效的公共溝通與社會共識,推行過程必定困難重重。此外,語言障礙依然是一大門檻。過去幾年選擇赴中的學者多為華裔並精通中文,但對於其他外籍專業人士而言,與中國同事的溝通仍是難題。

更深層的問題則在於,中國的政治環境是否能孕育創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甘麗宜(Stefanie Kam)表示,創意與創新往往在開放與自由的環境下蓬勃發展,如美國與歐洲諸國,但中國當前的趨勢卻截然不同。她質疑,外國專業人才能否在中國找到「創造力與創新的空間」,仍是決定其是否願意落腳中國的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