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數人以為顏色只是裝飾,紅色看起來熱情、藍色顯得沉靜,不過就是點綴臥室的選擇罷了。但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提醒,顏色其實遠不只是視覺效果,它會直接影響大腦與神經系統,不同色調甚至能決定你能不能一夜好眠。
常見失眠困擾曝光!沒想到床單顏色才是隱形兇手
根據《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觀察,近一年(2024/9/30~2025/9/29)「失眠」相關的網路聲量高達642,867筆。熱門關鍵字中,不僅有「壓力、焦慮、交感神經」等與情緒、神經相關的困擾,也出現「生理時鐘」失衡等生活節奏議題。
在解決方式上,「安眠藥」雖然是討論度最高的關鍵字之一,但不少人也擔心副作用,因此轉而尋找替代方案,例如「冥想、按摩、經絡」等放鬆方法,以及睡前一杯「牛奶」。從醫療到生活偏方,網友討論的助眠撇步五花八門,顯示失眠已是全民共鳴的日常困擾。但很多人可能沒想到,一張床單的顏色,也可能是你睡不好的關鍵。
床單顏色真相一:紅、黃色系是睡眠殺手
紅色床單被點名是最危險的「失眠陷阱」,會像警報器般不斷刺激大腦神經,讓人難以放鬆。
黃色則是隱形的「睡眠興奮劑」,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研究發現使用黃色床單的人,入睡時間平均延後45分鐘,等於睡前默默喝下了一杯濃咖啡。
床單顏色真相二:藍色是天然安眠藥
藍色被醫師形容為「大自然的安眠聖品」。當眼睛接觸藍色時,腦部會分泌褪黑激素,就像服下天然安眠藥般,能幫助身心快速進入休息模式。有研究發現,使用藍色床單的人入睡速度平均快了30%,睡眠深度也同步提升;其中「天空藍」特別受到青睞,被認為能營造最平靜的氛圍,就像仰望晴朗藍天一樣,讓人更容易卸下煩躁與壓力。
床單顏色真相三:綠色是舒壓神器
綠色常讓人聯想到大自然的寧靜,能幫助降低心率與血壓,讓緊繃的神經慢慢放鬆,被認為是僅次於藍色的助眠色彩。研究發現使用綠色床單的人壓力激素水平明顯下降,睡眠品質改善達60%以上。像「海泡沫綠」這樣柔和的色調,更能帶來清新、平靜的氛圍,就像置身森林或海邊。對長期承受壓力的現代人來說,綠色床單不僅能營造放鬆感,還特別適合需要舒緩眼睛疲勞的人。
床單顏色真相四:白色是兩面刃
白色床單一方面能帶來純淨、安心感,但也可能因反射光線而成為失眠元兇。若臥室遮光不足,白色床單在月光或路燈照射下就像聚光燈般刺眼,特別容易影響光線敏感族群的睡眠。
床單顏色真相五:黑色是沉重負擔
黑色雖然看起來神秘,但卻會吸收熱量,讓床鋪溫度升高2到3度,造成盜汗與翻身次數增加。心理層面上,黑色容易帶來壓抑與沉重感,不少人甚至回報情緒低落或噩夢增加。類似的還有棕色等深色系,同樣可能在潛意識中造成壓迫氛圍,讓人更難徹底放鬆。
醫師教你這樣做 才能找回安穩好眠
謝炳賢指出,失眠的成因往往不只一種,但「床單顏色」確實是多數人忽略的重要因素。若長期睡不好,不妨先檢視寢具色調,選擇藍或綠這類助眠色系,效果可能比藥物更自然。
除了環境條件之外,婦產科醫師嚴絢上也提醒,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同樣關鍵。她提出五大方向,能幫助身體更快進入休息狀態:
1.建立固定的睡前流程
睡前一小時放下手機,泡溫水澡、聽輕音樂或做溫和伸展,讓大腦逐步切換至休息模式。
2.營造適合睡眠的臥室環境
保持房間涼爽、安靜、光線昏暗,並選擇透氣親膚的棉質寢具,降低外在干擾。
3.維持白天的規律活動
適度運動或散步有助於夜晚入睡,但避免在睡前進行過度劇烈的活動,以免神經過度亢奮。
4.調整飲食與作息習慣
下午之後盡量避免攝取咖啡因與濃茶,晚餐以清淡為主,睡前不宜過度飽食,以減輕身體負擔。
5.必要時尋求專業評估
若失眠已經影響生活品質,應由醫師進行評估,必要時討論荷爾蒙或其他輔助治療方式,以獲得更安心的改善。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09月30日至2025年09月29日。
資料來源:
大數據(股)公司旗下輿情分析軟體《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失眠』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加熱菸最快10月合法上市!為什麼電子菸被禁止、部分加熱菸卻能過?真的比較安全嗎?
英國擬禁16歲以下喝能量飲 台灣會跟進嗎?醫師揭露「越喝越累」真相、提神3關鍵
下腹痛別再忍!網路6.7萬筆聲量熱議「肚子痛是經痛嗎?」 醫師揭真相4招自保
吃保健品真的能顧健康?醫師點名「3大壞習慣」正在拖垮腎臟
起床就滑手機?專家曝「大腦過載」真相 難怪睡飽也累、注意力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