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俗話說「一高遮三醜」!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卻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東亞地區身高較高的人,罹患肺癌、食道癌、乳癌、大腸癌等癌症風險明顯升高,但心血管疾病風險則較低。他分析,上述結果可能與體內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水平偏高,以及細胞數量更多有關,不過影響僅屬次要因素,毋須過度擔心。
韋恩近日在臉書粉專分享1篇研究,內容聚焦於東亞人口(中國、日本和韓國)身高與癌症風險的關聯性。研究結果指出,身高較高的人在肺癌、食道癌、乳癌、頸椎癌以及整體癌症的發生機率上明顯偏高,並且與胃癌、淋巴癌和大腸癌的風險也有顯著關聯。
韋恩指出,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身高與癌症風險之間存在關係,但多半以西方人為研究對象。這次的研究特別針對東亞人群,驗證了類似的趨勢。在歐美,已有研究報告顯示身高較高的人癌症死亡風險上升,但罹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則較低。這樣的觀點已逐漸成為主流。
他也提到,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於2018年發表過相關調查。調查發現,身高較高的男性和女性罹患腦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較低,但對男性而言,癌症死亡風險卻增加。數據顯示,身高較高的男性罹患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7%,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6%,但癌症死亡率則比身高較低的男性增加了17%。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目前仍沒有明確答案,但韋恩解釋有2大可能的理論。第1個理論認為,身高較高的人體內「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水平較高,這種物質會促進細胞分裂,不僅讓人長得更高,也可能加速癌細胞增殖。
另一個理論則與細胞數量有關。由於身高較高的人腸道更長,意味著腸道細胞數更多,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突變的機率也就更大。尤其是腸道黏膜細胞是人體分裂速度最快的區域,更容易累積變異。
不過,韋恩也提醒,癌症的成因複雜多樣,身高的影響只是其中極小的一環,無需過度擔憂。他進一步補充,關於身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也不一定是因為身高較高的人更健康,而可能是身材矮小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營養不足,導致血管較脆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