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剛接任運動部長未滿一個月的奧運雙金羽球名將李洋,已著手啟動改革計畫,首波聚焦於我國各單項運動協會。消息指出,李洋有意推動全面設立「運動員委員會」,並由現役選手推選代表進入協會運作機制,藉此讓選手能直接表達需求與意見,實質參與體育決策。
運動部於9月9日正式掛牌成立,現年30歲的李洋擔任首任部長,成為台灣歷來最年輕的部會首長。總統賴清德先前在受訪時曾表示,任命李洋出任部長的決策,是希望「把運動部交給運動員」,讓政策真正反映選手需求。李洋也在上任典禮時公布未來六大施政方向,特別強調「整合競技運動結構與制度」的重要性。
根據《鏡週刊》報導,李洋鎖定的改革對象為被稱為「特定體育團體」的全國性運動協會,這些協會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具有正式會員資格。目前我國亞奧運層級的特定體育團體共有44個,非亞奧運層級則為24個,另外還包括帕總、聽體協、智體協及各級學校體總。李洋計畫先從亞奧運層級的協會開始推動,逐步擴及所有協會。
消息人士指出,李洋身為長年征戰國際賽場的選手,早在進入政府體系前,便對改善競技運動制度有高度興趣與明確構想。過去他曾公開表態有意參選羽球協會理事長,目標就是為選手發聲,改善選手與協會間的溝通障礙與資源分配爭議。近期划船選手李冠儀未獲亞錦賽名單,也突顯制度缺失。
知情人士透露,李洋期望藉由制度化的改革,讓現役運動員能參與協會的決策過程,不僅能降低選手與協會間的對立,也能提升政策的透明度與實用性。他認為,讓選手有權參與,是促進選手、協會與政府三方合作的關鍵,也是確保體育政策回應第一線需求的核心手段。
對此,運動部回應,有關運動員委員會的委員組成方式變革,是希望透過建構內部制度化的管道,讓現役運動員代表反映心聲及意見,並且實際參與特定體育團體的運作,讓特團的決策更貼近及符合運動員的所需。相關具體規劃方案及期程,將在日後經內部協商後,統一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