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快速逼近美東時間30日晚間的關門危機,而在民主與共和兩黨高度分裂的政治氛圍下,幾乎看不到任何避免政府停擺的跡象。
據《BBC》報導,川普與國會民主黨領袖的臨時會晤未能取得任何突破,雙方反而更加固守立場。會後,共和黨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指責民主黨是在「挾持人質」。民主黨籍參議院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則坦言,民主黨與白宮之間仍存在「非常巨大的分歧」。整體而言,談判氣氛悲觀。
共和黨主張延續現有的短期撥款水準,也就是延後解決爭議。他們對現狀並不排斥,尤其川普政府已經自行推動削減開支,並未過度依賴國會預算決策。民主黨則要求這種做法必須停止。他們質疑,若川普能直接無視談判結果,那麼協商開支水準還有什麼意義?
民主黨還堅持必須延續年底到期的低收入族群健保補助,這項政策至今仍遭共和黨抗拒。對民主黨而言,這不僅是政策之爭,更是政治議題。他們認為健保是自身的強項,希望辯論焦點落在「數百萬美國人是否將失去可負擔的醫療保險」。在他們看來,短期撥款只是把補助到期日推近,毫無實質進展。
然而,共和黨認為自己站在政治制高點。歷史經驗顯示,在政府關門危機中,通常是「提出交換條件的一方」承擔最多責任,而這一次正是民主黨在施壓。川普與共和黨領袖們因此自認為更加理性,他們聲稱只是希望爭取更多談判時間,以避免立即帶來的停擺後果。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就在白宮外對媒體表示:「你不能拿槍抵著美國人民的頭,說『除非你完全照參眾兩院民主黨的意思做,否則我們就要讓政府停擺』。」
白宮更進一步釋放強硬訊號。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沃特(Russ Vought)日前流出1份備忘錄,指出川普政府打算利用政府關門作為工具,進一步推動長期削減聯邦支出與人力。凡是被視為「非必要」的部門與計畫,將在停擺期間關閉後,直接走向永久取消,這將擴大先前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主導的裁減計畫。
但民主黨領袖不願買帳。舒默斥責這是「恫嚇手段」,並說:「川普從第1天起就一直在解僱聯邦員工,這不是治理,而是恐嚇。這一切與預算無關。」
報導指出,對舒默與其他民主黨領袖而言,背後還有黨內龐大壓力。3月時,參議院民主黨因與共和黨達成6個月的撥款協議,遭到基層猛烈批評,因為川普當時正推動大規模裁減計畫。如今,民主黨陣營可能更傾向於強硬對抗,哪怕意味著觸發政府關門,也要展現決心。
然而,政府停擺從來都是意志力的比拚。民主黨或許能藉此凸顯對共和黨的抗爭,但當實際的聯邦計畫與服務關閉,尤其影響到低收入族群時,他們是否願意承擔後果?共和黨雖口頭上強調削減政府,但身為執政黨,一旦民意急速反彈,他們也可能成為最大輸家。
歷史提醒著雙方:在川普1.0任期內,政府停擺曾長達35天,創下美國史上最久紀錄。當時爭議焦點是美墨邊境圍牆的經費,但最終結束停擺的原因,卻是因為無薪工作的航空管制員開始缺勤,嚴重威脅全美航空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