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造成光復鄉多處村落嚴重災情,災後復原已邁入第5天,然而災區物資分配卻出現亂象。大同村鄰長近日在社群平台上公開求助,指村裡有6、70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連續三天只能靠包子、饅頭果腹,遲遲領不到便當,沒想到反遭上級批評「只是想求表現」,讓他氣得公開回擊。

根據《壹蘋》報導,大同村鄰長在社群上公開喊話「七十位老人沒飯吃」,卻讓他惹來上級的責難,長官認為他是在「求表現」。對此,鄰長氣得公開回嗆「我只是個鄰長,不是公務人員,也沒有拿過你們一毛錢,你們雞X什麼東西?我只是在服務鄰里災民而已」強調自己說的都是事實,並無意追求任何名聲。

回顧整起事件,網友在Threads發布了鄰長焦急求助的影片,鄰長表示,雖然外界有發放便當,但送到村長手上後就已經發完,導致2鄰、12鄰、14鄰等多個鄰里完全分不到食物。他表示,村裡不少長輩年紀已經七、八十歲,「我只能一直幫他們找東西吃,社會局只會叫我們吃饅頭,已經吃三天了」他強調,長輩們吃到的第一口白飯,「竟不是鄉公所也不是縣政府,都不是,是我們部落的青年」。鄰長感嘆,自己同樣飽受飢餓困擾,求助電話打到縣府單位卻被要求「不要再打了」,讓他心寒。

更令人心寒的是,在這起爭議前一天,光復鄉四鄰陳姓鄰長因聽聞堰塞湖潰決,與鄰居開車外出勘查災情,卻不幸遭洪水沖走。車輛翻覆後,他來不及逃生,最終被尋獲時已陳屍堤防旁。消息傳出後震驚地方,他的兒子趕赴殯儀館認屍時悲痛大哭,場面令人鼻酸。兩起事件前後發生,同樣反映了基層幹部的無奈與壓力。一個因為替鄉親發聲被誤解求表現,另一個則因盡責查災殉職於洪水之中。這些犧牲與付出,提醒社會應該看見基層工作者的辛苦,給予更多理解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