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引發水災,目前正在復原階段。對此,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今(29)日受訪時提到,過去曾憂心「管湧現象」會造成二次災情,但觀察到堰塞湖水量慢慢減少中,應該沒有立即風險。
內政部消防署今日舉行「馬太鞍溪堰塞湖防災對策-從緊急應變到中長期治理的整合規劃研討會」,李鴻源會前受訪時指出,這場會議早在颱風前就已安排,原本要討論計算結果以及堰塞湖處理,沒想到堰塞湖垮了,今天可能會討論後續處理與善後,屬技術性討論,不牽扯政治議題。而堰塞湖跨掉是因颱風所致,但颱風何時來難以預測,完全無法掌控。
李鴻源表示,堰塞湖主壩雖已經崩塌,但由於仍有泥沙與水流進來,水量還是會繼續累積。當前除非颱風再來,不然累積水量就是600萬噸,並慢慢減少當中,這是比較好的訊號,趕快讓災區善後、讓災民好好生活,要注意,但也不要恐慌過度。
至於先前警示,堰塞湖內仍存有約兩千萬噸水量,擔心壩體出現「管湧」現象導致滲漏,李鴻源說,管湧現象應該沒有了,目前看來是朝好的方向,慢慢滲流當中,不太會有立即危險,這是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