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素食、少油也可能有脂肪肝! 醫曝5飲食地雷:手搖飲負擔比想像更大

發布時間:2025/09/25 13:38:21
更新時間:2025/09/25 13:38:21
FaceBookCopyLine
素食、少油也可能有脂肪肝! 醫曝5飲食地雷:手搖飲負擔比想像更大

圖、文/周刊王

吃清淡、長年素食不一定能遠離脂肪肝!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就示警,即便吃得不那麼油膩,若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高糖、高精製碳水的飲食習慣,也容易在肝臟累積油脂,進而出現脂肪肝風險,「1杯手搖飲對肝臟的負擔遠比想像更大!」

邱筱宸近日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長期下來會增加肝硬化、肝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她常聽到有患者質疑「我都吃很清淡不油耶,怎麼會?」、「我長年吃素,怎麼會?」實際上,即使是平時沒有吃很多油,也可能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肝臟油膩膩。

邱筱宸指出,素食飲食若缺乏營養規劃,蛋白質攝取不足,就容易過度依賴澱粉和精製碳水來填補飽足感,像是三餐多以白飯、白麵條、饅頭為主,搭配加工素肉、油炸食品,或者以果汁、麵包、餅乾當零食,這會導致糖分和精製澱粉偏高,優質蛋白不足,也就是說,如果缺乏豆類、全穀、堅果和蔬果的均衡搭配,肝臟會在不知不覺間變油。

邱筱宸接著提及5大飲食地雷,包括高糖、高精製、高飽和脂肪、低纖維以及酒精,強調脂肪肝與「油脂攝取量」不一定絕對相關:

1、高糖飲食(特別是果糖)

含糖飲料、去纖維果汁、甜點等,是最常見的陷阱。這些食物裡的糖分多來自果糖,而果糖代謝途徑不同於葡萄糖,若攝取過量,會直接在肝臟代謝並迅速轉換成三酸甘油酯堆積。邱筱宸就示警,1杯手搖飲對肝臟的負擔遠比想像更大,且有前瞻性研究顯示,含糖飲料與脂肪肝風險呈現劑量效應,「喝得越多,風險越高!」

2、高精製碳水化合物(高升糖指數是關鍵)

白飯、白麵、白麵包、蛋糕等,因高碳水缺乏膳食纖維,會讓血糖與胰島素迅速上升。當胰島素長期偏高,就會刺激肝臟新生脂肪生成,把多餘能量轉換為脂肪儲存在肝臟。由於高升糖指數飲食與脂肪肝嚴重度有顯著關聯,選擇以全穀取代精製澱粉時,肝臟脂肪含量就有機會下降。

3、高飽和脂肪

與不飽和脂肪相比,飽和脂肪更容易讓肝臟累積三酸甘油酯。臨床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短期採取高飽和脂肪飲食,就會讓肝臟脂肪快速增加;若是多元不飽和脂肪,肝內脂肪較低。

4、低纖維高熱量飲食型態

最常出現在速食或典型西式飲食中,也就是高油炸食物搭配含糖飲料與精製麵包,不僅熱量驚人,更缺乏蔬菜與全穀,會進一步引發慢性發炎與肝臟脂肪堆積。

5、酒精

酒精(飲酒)本身就會促成脂肪肝形成,對脂肪肝患者來說,酒精攝取幾乎沒有安全劑量,即使少量也有可能加速纖維化進展,特別是對已有肝纖維化的病人,建議應完全避免飲酒。

最後,邱筱宸也列出5招「保護肝臟」的方法:「少喝含糖飲料、避免過量精緻澱粉(白飯、白麵、白麵包、甜點),少吃油炸和加工品」、「多攝取全穀雜糧、豆類、蔬果與堅果」、「橄欖油、苦茶油、堅果、酪梨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材,對肝臟有潛在幫助」、「每天2至3杯黑咖啡對預防脂肪肝可能有幫助,不要喝酒」、「除了飲食,改善的關鍵還有運動以及減重,不能忽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