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的狀況,健保署今年8月開始,讓過去必須住院打抗生素的病人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今(23)日表示,健保本週即將討論再擴充給付「攜帶式輸注器」,讓病人可以自行帶回家進行24小時連續滴注的精準治療,預計11月1日開始生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病床不足、急診壅塞的狀況,健保署今年8月開始,讓過去必須住院打抗生素的病人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今(23)日表示,健保本週即將討論再擴充給付「攜帶式輸注器」,讓病人可以自行帶回家進行24小時連續滴注的精準治療,預計11月1日開始生效。
石崇良表示,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為了讓高齡者可以在地得到照顧,健保從去年開始推動在宅醫療,今年更進一步希望減少民眾住院天數、減少在醫院的時間,避免感染風險,且活動力更好,8月推出在門診打靜脈抗生素的治療,都非常符合現有醫療需求,以創新醫療給付來符合民眾需求。
石崇良說,打抗生素過去為什麼要住院?主要是因為一天要三次,每八小時打一次,只好住院,但很多病人其實好好的,在醫院也不知要幹嘛,當然可以在門診打,但要民眾一天來回跑三次,又不太可能,所以需要長效型藥物,這就需要產業協助開發,而有了長效型針劑出現之後,又發現這些針劑多半屬於後線抗生素,為了避免不要造成抗藥性發生,就可能要改用幫浦的方式。
石崇良指出,最新就有一種幫浦很輕便,可以帶著回家,把屬於前線的抗生素,一天的量一次放進「攜帶式輸注器」之後,讓病人在家就可以接受治療,健保預計本週通過共擬會擴充給付,11月1日開始納入門診抗生素治療之內。
健保署署長陳亮妤表示,非住院靜脈注射抗菌治療OPAT是一種有效便利的治療,特別適用於輕至中度感染症。OPAT這樣新模式的治療讓原本需要住院注射抗生素的病人,能夠回家接受治療,增加醫院病床的有效利用、也增加病人的移動性。
陳亮妤說,OPAT是由急診醫學會提出,健保署與國內醫師全聯會、感染醫學會等專業學會共同討論,8月生效以來,目前加入的醫院有23家、診所8家,已完成治療有215人,醫療院所紛紛反應成效良好。
陳亮妤強調,本週共擬會即將討論攜帶式輸注器,由於OPAT先前做法,醫療團隊大多選擇每天一次的強效抗生素,缺乏即時調整彈性,攜帶式輸注器可進行24小時連續滴注的精準治療,讓醫療團隊依病人感染狀況調整用藥,可兼顧國內感染控制的品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藥大廠「港香蘭」驚爆非法製藥! 衛福部下令停工、回收16項藥
衛福部長:假日專看輕症「UCC」上路 台北桃園11月各開設3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