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孩子何時該有手機、又該如何管理,已成為現代父母最傷腦筋的課題之一。臉書(Facebook)前首席資安長史塔摩斯(Alex Stamos)近期便以過來人身分,分享了他為孩子訂下的8條手機使用準則,希望能為苦惱的家長們提供一盞指引明燈。
根據美國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史塔摩斯坦言,他的女兒是在13歲時才擁有第一支手機,並直言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他建議,給予手機的時機,最好等到孩子已具備足夠的責任感,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再說。
當手機交到孩子手上後,史塔摩斯認為,父母應扮演「數位監護人」的角色,建立明確的監督機制。首先,家長必須擁有孩子手機的密碼,並保留隨時抽查的權利。他強調,這項檢查權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一旦孩子拒絕,就得有手機被沒收的心理準備。透過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清楚意識到,手機並非毫無隱私的法外之地,網路世界潛藏著許多看不見的風險。
除了內容把關,使用時間的管理同樣重要。史塔摩斯建議家長,務必善用手機內建的螢幕時間管理功能(如蘋果裝置中的螢幕使用時間),並與孩子約法三章,規定晚上睡覺時,手機必須放在客廳等指定地點統一保管。他語重心長地說:「太多青少年因為半夜滑手機而犧牲睡眠,這不僅影響課業,更連帶衝擊了社交與身心健康。」
至於社群媒體,他則抱持更審慎的態度,認為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前,不應過早接觸;就算開放使用,也務必將個人檔案設定為「私人」而非「公開」,避免不必要的騷擾。他也觀察到,年輕世代更喜歡在私密社群中互動,這其實是個好現象。
最後,史塔摩斯強調,所有規則的基礎,都建立在「開放的親子溝通」之上,許多憾事往往發生在孩子「不敢說」的情況下。他呼籲家長創造一個讓孩子不怕犯錯的家庭氛圍,讓他們明白無論發生什麼事,家裡永遠是他們的後盾。同時,也可以啟用蘋果的「通訊安全」等科技工具,在第一線協助過濾不當內容,為孩子的數位生活建立一道更全面的防線。
以下是史塔摩斯提出的八條建議規則:
1.延遲孩子擁有手機的年齡,至少等到能負責任使用時。
2.家長擁有手機密碼,定期隨機查看內容。
3.若孩子拒絕配合,手機應被沒收。
4.使用系統內建螢幕時間控制功能管理使用時長。
5.晚上把手機放在指定地點,減少夜間使用。
6.孩子尚未準備好前禁止使用社群媒體。
7.使用社群媒體時,將個人資料設為「私密」。
8.建立開放的親子溝通文化,不因錯誤懲罰孩子,及啟用科技工具防範不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