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健保「申請率10%」 HOPE:癌友面臨3項為難與抉擇

發布時間:2025/09/18 17:08:41
更新時間:2025/09/18 17:08:41
FaceBookCopyLine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健保「申請率10%」 HOPE:癌友面臨3項為難與抉擇

圖、文/周刊王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自2024年5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迄今已超過一年又三個月,健保署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挹注經費約3億元,接軌癌症精準醫療趨勢。

據悉,目前申請件數超過2千件,約達預估數額的十分之一,CTWANT採訪到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發現許多癌友面臨3項為難與抉擇,可能是讓他們提出申請卻步的原因;對此政策HOPE予以肯定之外,同時也提出4點建議,希望讓每位癌友都能在適當時機受惠。

CTWANT記者訪問到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就NGS納健保上路一年多來,癌友使用情況給予一些分享,她表示,「NGS的確帶給癌友的新契機」,透過基因分析找到個人化治療方案,提高存活率與生活品,許多癌症病友也歡欣鼓舞期待這個新政策到來,為治療帶來更多的曙光。

「感到遺憾的是,NGS給付上路首年申請量未達當初預期每年2萬名病友受惠的規模(可能因初期制度適應與宣導期所致),實際受惠者僅10分之一左右,但我們相信也希望,未來狀況會逐漸提升。」嚴必文說。

嚴必文提到,然而,HOPE的確在一線的病友服務中,發現還是有許多病友對於「NGS健保定額給付政策」不是完全了解,因此當實際想申請時,卻發現因應檢測模組不同,扣掉健保給付費用,個人可能還要支付數萬到十萬元,對於部分經濟狀況較吃緊的病友而言,這筆額外費用就會形成沉重壓力,從而影響病友檢測意願。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納入健保給付涵蓋19種癌症,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圖為基米實驗室人員檢測現場。(示意圖/方萬民攝)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納入健保給付涵蓋19種癌症,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圖為基米實驗室人員檢測現場。(示意圖/方萬民攝)

CTWANT記者進一步詢問,就「醫生有建議癌友使用NGS,卻未申請」的原因有哪些?

嚴必文說,HOPE從病人角度觀察到三個現象,一為「給付額度與自付差額差距大,經濟壓力成為主要阻礙」。如前述所言,健保對NGS採定額給付,但大型或廣泛基因套組實際費用高,自付差額常達數萬至十萬元,對經濟負擔重的病友家屬造成極大壓力。

「還有,面臨檢測等待時間與治療時機衝突,急需疾病快速決策」,嚴必文說,NGS檢測需約3-4週出報告。對於病情進展迅速的患者(尤其像急性血液病癌症)而言,等待期間可能錯失標靶治療的黃金時機。另外,醫師通常也可能傾向先做單基因快速檢測(3-4天)以確定常見突變,以儘快展開治療,若陰性再考慮更全面套組。

嚴必文接著說,「終身一次給付政策」讓醫師與病友在申請時產生猶豫,影響申請率與治療策略彈性,政策上每人每癌別終身僅健保給付一次,因此醫師在早期階段建議檢測時,常與病友考慮保留給付機會,以備未來復發或抗藥性時用;結果是一些病友即使符合條件,也可能選擇不申請。

對此,CTWANT進一步問HOPE,可否就此政策實施以來提出一些建議?嚴必文說,「HOPE肯定政府推動NGS健保給付的政策方向」,但也在此提出四點建議。

嚴必文說,第一項建議「提高給付額度,減輕負擔」健保僅補助部分費用,大型套組自付差額可高達數萬元,許多病友因此放棄檢測;建議逐步提升給付額度,尤其照顧經濟弱勢,避免費用成為阻礙。

其次,建議「放寬適用條件,增加彈性」嚴必文說,目前每人每癌別終身僅給付一次,導致醫師與病友在檢測時機上猶豫;建議針對復發或抗藥性病友,增設一次檢測機會;並隨醫療證據更新,擴大納入更多癌別,讓更多病友受惠。

嚴必文並建議「強化藥物給付」,若找出突變卻無藥可用或用不起,NGS檢測將失去意義;應同步放寬標靶及免疫藥物的健保給付條件,延長療程,確保病友「找得到、用得起」。

「持續簡化醫院申請流程,並擴大NGS可近性,讓每位癌友都能在適當時機受惠。」嚴必文就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在服務一些癌友時的觀察,提出以上的建議。

目前NGS的健保給付將涵蓋19種癌症,包括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以NGS及單基因檢測提供民眾多元選擇。給付區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三種,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另依專家建議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