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青少年受情緒困擾 兒盟調查:逾2成想過輕生

發布時間:2025/09/17 14:36:16
更新時間:2025/09/17 14:36:16
FaceBookCopyLine
青少年受情緒困擾  兒盟調查:逾2成想過輕生
圖僅示意,非本新聞所指。(圖/翻攝自pexels)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7日電)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留意,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近4成青少年正面臨情緒困擾,連帶影響睡眠甚至拒學等,且有超過2成青少年曾想過輕生,以青少女風險最高,籲各界重視。

兒福聯盟今年5月至6月間針對國中、高中或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回收7007份有效問卷,並於今天召開記者會發布2025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調查發現,台灣青少年正面臨嚴重的心理危機,數據顯示,過去一週內有22.3%的青少年曾浮現過自殺的想法,且有10.8%青少年的自殺意念達到中度以上,恐已需要心理健康專業或精神醫療介入,其中女學生有中度以上自殺意念的比例高達23.4%,遠遠超過青少男的7.5%,反映出青少女可能相對有更高的自殺風險。

調查也顯示,台灣青少年的情緒健康正面臨嚴峻挑戰,有3成左右的學生在感到容易動怒(28.3%)、憂鬱(27.6%)、比不上別人(32.3%)的程度在中度以上;整體而言,有近二成(17.7%)的青少年深陷中重度情緒困擾,需要心理健康專業協助。

再調查青少年困擾的主要來源,包含課業壓力(57.7%)、同儕壓力(56.6%)、家庭壓力(48.7%)和過去的創傷經驗(38.3%),且青少女心理健康困擾的比例明顯高於青少男。

兒盟示警,情緒困擾的壓力可能影響拒學與睡眠問題、威脅青少年身心健康,調查顯示,有20.5%的青少年每週會出現兩到三次以上「不想上學」的念頭,也有近半數青少年有睡眠不足(47.9%)、作息紊亂(46.6%)的問題,還有23.6%青少年正經歷難以入睡、易醒等中度以上的睡眠困難。

特別的是,調查發現,有心理健康困擾且有實際求助經驗的青少年中,有46.5%的青少年選擇向生成式AI傾訴,比例高於向學校輔導室(41.1%)、心理健康專業人員(30.4%)求助,反映網路世代求助方式的特殊性。

教育部為增進學生心理健康,針對高中學生實施「身心調適假」,但兒盟調查發現,超過6成的高中生對身心調適假相關規定並不了解,且使用身心調適假的高中生中,有近半數(45.8%)請假時曾遭遇來自老師、學校行政單位、家長等多重阻礙,導致原本的政策美意大打折扣。

兒盟政策發展處副處長李宏文表示,近半數青少年在心理困擾時會向生成式AI傾訴,顯示正式資源可近性不足,呼籲政府應放寬未成年人使用遠距線上諮商的限制等,教育部也應全面檢視身心調適的宣導及實施成效、排除學生請假阻礙。(編輯:李亨山)1140917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如果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