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中醫從傳統醫學走向實證 中西醫整合臨床實踐造福患者

發布時間:2025/09/17 09:52:53
更新時間:2025/09/17 10:11:20
FaceBookCopyLine
中醫從傳統醫學走向實證 中西醫整合臨床實踐造福患者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日前圓滿落幕。本屆大會以「傳統醫學:從實證醫學到整合醫學」為主題,吸引來自台灣、日本、韓國、澳洲等6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與會。會中分享了最新研究與臨床經驗,展現了傳統醫學在現代醫療體系中的新價值。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日前圓滿落幕。本屆大會以「傳統醫學:從實證醫學到整合醫學」為主題,吸引來自台灣、日本、韓國、澳洲等6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與會。會中分享了最新研究與臨床經驗,展現了傳統醫學在現代醫療體系中的新價值。





中醫藥發展從傳統醫學走向實證醫學 在整合醫學架構下提供創新治療模式





總統賴清德親自出席開幕式時致詞指出,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並已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醫藥戰略倡議,公布施行《中醫藥發展法》,完善中醫師教育訓練制度與醫院評鑑機制。他強調,台灣的全民健保已將中醫納入給付,提供民眾高便利、高品質、可負擔的醫療選擇;並以COVID-19疫情期間研發「台灣清冠一號」為例,說明中醫藥不僅守護國人健康,更在國際間發揮關鍵影響力。





總統賴清德期許透過此次大會,進一步推動國際交流,並在後疫情時代與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下,讓傳統醫學持續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則指出,今年大會主題正呼應中醫藥發展趨勢,傳統醫學必須走向實證,並進一步邁向整合。他表示,中醫的特色在於「整體觀、個體化、辨證施治」,但長久以來缺乏大規模臨床數據。近年隨著系統性回顧與臨床試驗增加,加上大數據分析與科學實證的加入,中醫療效逐漸獲得醫學界與民眾的肯定。未來中醫藥將不再只是傳統經驗,而能在整合醫學的架構下,與西醫共同打造創新治療模式。





中西醫整合臨床實踐 從癌症輔助療法到女性調理、皮膚醫學與慢性病管理





在臨床實踐上,中西醫整合的案例已屢見不鮮。以癌症輔助療法為例,越來越多醫療院所設置中西醫協作門診,中醫藥能幫助患者減輕化療副作用、促進術後復原,提升生活品質。此外,在女性調理、皮膚醫學與慢性病管理等方面,近年也朝中西醫合作邁進。





其中,又以「美顏針」是最具代表性的跨界療法。從中醫角度,美顏針屬於針灸美容的一環,透過刺激臉部與全身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改善膚色、細紋與鬆弛,並常結合體質調理,認為「臟腑失衡會表現在臉上」;西醫則將其視為一種「微創刺激」,細針造成真皮層微損傷,引發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增生,達到肌膚緊緻效果。





綜合觀點顯示,美顏針不僅能改善肌膚狀態,也有助於改善睡眠、壓力與血液循環,對整體健康和美貌均具正向效果。若能進一步結合現代皮膚檢測與AI分析,搭配中醫辨證給予個人化建議,將是未來中西醫整合的重要發展方向。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沈瑞斌表示,美顏針能針對多種臉部問題,包括膠原蛋白生成、緊緻肌膚、撫平細紋與法令紋,針對皮膚問題也有幫助,像是皮脂分泌過多、油脂不平衡導致的痘痘、酒糟膚質或乾燥泛紅,也常見在治療後獲得改善。臨床應用已相當廣泛,且安全性相對於部分侵入性醫美更高。透過科學數據的支持,這項療法有機會成為整合醫學的典範。





「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已將中醫納入核心政策 帶來更多治療選擇造福患者





中醫藥在台灣的發展已奠下良好基礎,而政府推動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已將中醫納入核心政策,期盼中醫師在慢性病管理、社區醫療與長照領域發揮更多作用。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中西醫整合不僅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也將引領傳統醫學走向科學化、現代化與全球化。





第21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台灣中醫藥的進步與實力,也為世界提供一個交流平台,這場跨越東西方的醫學對話,正為人類健康描繪出更完整而多元的藍圖。





# 首圖來源/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10/4講座》心絞痛不只大血管阻塞?認識CMD心臟危機

▸2025/9/20(六)免費健康講座線上報名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